念佛网
念佛网
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
主页/ 佛教因果定律/ 文章正文

钩沉│汤显祖和庐山的不解之缘

导读:钩沉│汤显祖和庐山的不解之缘原标题:钩沉│汤显祖和庐山的不解之缘 钩沉 汤显祖和庐山有什么关联?他创作的“临川四梦”为何情佛交织?庐山的...
钩沉│汤显祖和庐山的不解之缘

原标题:钩沉│汤显祖和庐山的不解之缘

钩沉

汤显祖和庐山有什么关联?他创作的“临川四梦”为何情佛交织?庐山的宗教文化对他的创作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戏曲学会汤显祖研究分会会员、南昌社科院特聘研究员萧德齐首次对外披露多年的研究成果——

◆ 本报记者 江慧

庐山情结 因缘际会西山云峰寺

汤显祖和庐山之间是怎样的存在?在人们的印象中鲜有这方面的文字论述。73岁的萧德齐老师选择回到家乡九江,首次对外讲述他多年的研究成果。

萧老师讲述,明隆庆四年秋(1570),汤显祖来南昌参加省试,中举。为拜谢主考官,汤显祖攀山越岭,来到云峰寺。拜谢主考官后,他走出寺门欣赏着西山美景。在寺庙外,莲池边,汤显祖稍事休息,以池水为镜,整整衣冠,一不留神,头上一枚束发簪,坠入寺前池塘中,望着深不可测的莲池秋水,他毫无办法,遂题诗二首于寺庙壁上。虽说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但两首诗却充满禅意。诗云:“搔首向东林,遗簪跃复沉。虽为头上物,终是水云心。”“桥影下西夕,遗簪秋水中。或是投簪处,因缘莲叶东。

倘若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庐山归宗寺高僧达观不游方至此,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了。冥冥当中似乎安排好了,达观偏偏游方到此,更是对这两首充满禅意的诗赞叹不已。达观是个禅理深、机锋健、有辩才的高僧。他从诗中解读出年轻人的才气和禅意,认定汤显祖才华出众,内心中潜藏着“归隐”之意,他开始长达二十年对汤显祖的寻找,从此拉开了汤显祖与庐山的情缘。令人称奇的是,二十年后 (1590年),达观禅师在南京与汤显祖相遇。达观一字不漏背诵出汤显祖少年时代所作西山云峰寺诗词,两人结成莫逆之交。

通过实地进行调查、野外考古实践,萧德齐老师花了四年时间从《莲池坠簪题壁诗》中追寻汤显祖的庐山情结,并解读其中真意。萧老师研究发现,明代庐山归宗寺住持达观对汤显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达观禅师不仅仅影响汤显祖思想,尤其是对汤显祖中晚年戏剧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汤显祖创作的“临川四梦”,剧本中的人物语言内容也同样受到影响,可谓影响至深。

五遇达观 入世出世“窥得宗风”

据萧老师考证,在汤显祖一生当中,和庐山归宗寺的高僧达观有五次重要的实际交往过程,达观对汤显祖的影响也渐次加深。

一遇为神遇。明隆庆四年秋(1570),达观禅师游方至云峰寺,见到汤显祖西山云峰寺坠簪题壁诗,达观禅师坚定地认为汤显祖“以为有宿缘,可以度之出世”,并开始四处追寻汤显祖。二遇是万历十八年十二月(1590)在南京的好友、刑部官员邹元标家,汤显祖和达观第一次实遇。汤显祖不知道的是,南京实遇是达观禅师从隆庆四年开始,二十年来孜孜不倦追寻的结果。达观当着汤显祖,邹元标面,背诵莲池坠簪题壁二首,汤显祖大为惊讶。三遇在南京(1590—1591),汤显祖任南京礼部祭司主事,曾冒风雨赴栖霞山拜见达观禅师。据记载,汤显祖在南京雨花台高座寺受记,欣然礼拜达观高僧为师。达观先后给汤显祖法名“寸虚”、“广虚”、“海若士”,并规劝其弃官出家,皈依佛门。四遇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达观来到遂昌踏访任县令的汤显祖。在游遂昌唐山寺时,达观讲述了当地一个“鱼化为龙”的佛教传说。传说很有画面感:在一个美丽的地方,山顶一轮明月映入水面,金鱼以为是食饵,而月影在鱼的千万次吐纳后化为金丹,鱼吐吞后也得成正果,化为龙。达观的用意明显,希望汤显祖也能像“鱼化为龙”一样皈依佛门。而此后,汤显祖将上述诗中对佛学的理解运用于《南柯梦记》第八出《情著》剧本中,即以“月影”,“鱼吞金饵”为意象,在《南柯梦记》的舞台中表现佛理禅趣。五遇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十二月,时任归宗寺主持的达观去临川看望汤显祖。直到第二年万历二十七年(1599)正月十五,汤显祖把达观送至南昌两人惜别。此时的汤显祖在官场遭受接连不断的沉重打击,再加上两个孩子先后夭亡,心灰意冷。达观的探访让汤显祖精神一振:“珍重别情长忆否,随时香饭劝加餐”。这是两人最后一次会面,两人朝夕相处长达一个多月。

萧老师认为,第五次见面会晤,达观对汤显祖的宗教影响也达到最深。这次告别之后,汤显祖开始了《南柯记》和《邯郸记》的创作,文中佛教思想浓厚,无不是受达观影响。离开达观之后,汤显祖因想念达观,连写了四首诗歌。

诗歌禅意厚重,汤显祖思想始终游离于‘世缘与虚空’的境界中,渴望“情缘总归虚幻”的心灵解脱。如,在《江中见月怀达公》诗中写到:无情无尽恰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到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在《章门客有问汤老送达公悲涕者》中写到:达公去处何时去,若老归时何处归?等是江西西上路,总无情泪湿天衣。四首诗歌情佛交织,情感世界反复浸润在“入世”与“出世”之间。

明代沈际飞评价说:“窥得宗风”。意思是,汤显祖对佛理的认识,已经得窥庐山归宗寺达观高僧的宗风。

情佛交织 魂牵梦绕庐山四十载

21岁在南昌西山云峰寺题壁《莲池坠簪题壁二首》,41岁时与达观禅师初次见面,51岁补写《莲池坠簪题壁二首》序,汤显祖在序中说到与达观师的因缘是冥冥中的安排。65岁时,汤显祖作庐山《续栖贤莲社求友文》。汤显祖在文中说“吾弱冠徘徊坠簪池上,因而自念,异日投簪,庶其在此。四纪而馀,因循未果。迩欲奋飞开莲续社。”汤显祖在文中表达了为情所困,强调了自己从西山云峰寺坠簪题壁诗开始就一心向佛、志在庐山开莲续社的愿望。

一首西山云峰寺《莲池坠簪题壁诗》,从21岁至65岁,说了44年,说了6次,实属罕见。足见达观禅师对汤显祖的影响。

万历三十一年(1603),达观禅师被害狱中,另一位好友张位师相也遭朝廷迫害,汤显祖悲痛欲绝。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达观生前曾不断劝说汤显祖皈依佛门。汤显祖决定效仿庐山慧远,再续栖贤寺结莲社之念。万历四十二年(1614),时年65岁的汤显祖,在精神痛苦的失意生活中,佛教思想进一步滋长。他和汤宾尹、岳元声等人相约,准备结成一个研讨禅学的“栖贤莲社”,隐居庐山。他在《续栖贤莲社求友文》中,认为自己“应该绝想人间,澄清觉路,非西方莲社莫君与归矣。”并几次与庐山联络事宜,准备亲自将一丈六尺高的佛像请上庐山,安放在原来的“栖贤”故基。但这一年冬汤显祖母亲去世,守孝不能外出。而那尊佛像,由于资金困难也未运送至庐山栖贤寺。

萧老师说,在达观的影响下,汤显祖效庐山慧远,续栖贤寺,是从西山云峰寺《莲池坠簪题壁诗》思想发展到与庐山的一种必然。达观也促成了汤显祖的诗文不停地在“情”与“佛”之间打转从而创作出举世瞩目的‘临川四梦’。

“何来不上九江船,船头正绕香炉烟”,“但见匡庐山,亘绝填穹苍”,“星子县前明月动,仙人湖上白云来”……汤显祖留下近二十篇庐山诗文,近七十篇思念达观的诗文。萧老师认为庐山是汤显祖一生的情结,是汤显祖四十四年来魂牵梦绕的地方。因时空关系,汤显祖晚年未能亲自去庐山栖贤寺完成一生中的重要心愿,即了却曾许诺的莲池坠簪题诗之约,隐居庐山,这是他一生的遗憾!

简 介

萧德齐(江西九江人)

中国戏曲学会汤显祖研究分会会员

南昌社科院特聘研究员

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道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昌萧峰萧史“吹箫引凤”

民间传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责任编辑:张加友

● 白鹿洞邮箱 : jjrbbld@163.com

● 花径邮箱 : jjrbhj2019@163.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