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念佛网
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
主页/ 入门知识/ 文章正文

其它法师:人生的四种思维(净因法师)

导读:其它法师:人生的四种思维(净因法师)强调完成某件事的策略、结构与系统(Emphasize tactics, structure and systems)强调事业背后的哲理与核心价值(Emphasi...
其它法师:人生的四种思维(净因法师) 强调完成某件事的策略、结构与系统(Emphasize tactics, structure and systems)强调事业背后的哲理与核心价值(Emphasize philosophy, core values)问如何与何时(Ask how and when)问是什么与为什么(Ask what and why)有特定目标(Have a short-term view)有共同目标(Have shared goals)把事件做正确(Do things right)做正确的事(Do the right thing)维持(Maintain)发展(Develop)管理(Administer)创新(Innovate)专注于系统与结构(Focus on system and structure)专注于人(Focus on people)依赖控制(Rely on control)依赖信任(Rely on trust)关注点是工作效率(Are interested in efficiency)关注点是事件的效用(Are interested in effectiveness)

由上表可知,CEO与领头人的职能确有不同。基于这种认识,好的取经团队领头人并非理所当然就是好的取经团队CEO;反之,好的取经团队CEO,并不一定就能胜任取经团队领头人之责。孙悟空业务能力强,能按时、按质、高效率地完成某个具体降妖除魔的任务,基本上还是属于左脑管理的范畴,而唐僧正是因为有着“求取真经,利益华夏”的核心价值观,才会有“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的决心,义无反顾地在“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大沙漠上西行求法;他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各种“专业”人才;他对人真诚,关心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因而把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向既定目标迈进。所有这一切,都属于右脑管理的范畴,因而他成为一位合格的老板。

现在我总结一下刚才讨论的内容,左脑和右脑的分工不同,但左脑和右脑却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如果我们只用半个脑袋来思考问题,问题会层出不穷。譬如说,不少有权、有地位的人,挣的钱十辈子都用不完,但是他仍然不会满足,因贪污腐化而身败名裂,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只用左脑来思考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前因后果;只见局部,而无全局观念。反过来,一个人若只用右脑来思考问题,过于夸大精神的力量,清高得有点不食人间烟火,脱离实际,生活也会过得很苦。因此我们在强调对右脑进行训练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贬低左脑在当今社会的功用。事实上,只有左、右脑并用,我们才会拥有完美的思维。只因为以前我们太偏重于左脑的功用,所以人类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情商时代,我提醒大家重视对右脑的训练,即强调思维的重要性,因为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也许在座的人会问:我们都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难道对自己的思维都不了解吗?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和大家做第二个游戏:失恋的感觉是什么?

女营员:天像黑了一样。

净因法师:还有其他感觉吗?

女营员:心很冷。

净因法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两个女营员已发表了看法,再听听男营员的看法,好吗?男生和女生的感觉可能不同。

女营员:心碎。

净因法师:还有其他感觉吗?都是暗无天日吗?好,我明白你们女生的感觉了,男生可能会和你们不同。

男营员:痛苦、挫败、自卑。

男营员:占有欲,想掌控她但没法实现。

净因法师:怎么你和女孩的感觉一样呢?有没有和女孩感觉不一样的,那边,有没有心很硬的人,有不一样的感觉?

男营员:本来有美好的希望,但破灭了,放不下。

净因法师:放不下,不是和女孩的感觉一样嘛。你们中间有没人在失恋后感到轻松、平静、气愤或解脱呢?

男营员:先开始感觉天要掉下来了,就是一段时间后感觉非常的自由。

男营员:好像以前被拴住了、被束缚了。

净因法师:由以上讨论可知,一般人的思维是,失恋的感觉很痛苦,依依不舍,内心充满遗憾和不甘心,难以想象和接受自己的伴侣将来会和别人在一起,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心里狂压抑,甚至痛不欲生。当然也会有人感到心脏非常痛。然而,这只是失恋后的感觉之一,还应有如下几种感觉:

1.很轻松,又可以尽情地呼吸自由的空气了,这多半是因为自己早已想开,并对自己的这段感情已经没有什么留恋,甚至感到这段感情对自己是一种负担。

2.很平静,因为两个人都认识到大家在一起生活已经不合适,彼此都理解对方的心情,因此好聚好散。

3.很气愤,可能是因为吵架甚至打架而导致的不欢而散,这种情况多半很快就没事了,除非两人中有一个人报复心很强或者两个人报复心都很强。

4.很解脱,不开心的事时有发生,分了又合,合了又分,以泪洗面……最后成了“鸡肋”现象,不知这段感情能支撑多久,心情因而十分沉重,分手反而会觉得是一种解脱。

由以上讨论可知,同样是失恋,因人的思维不同,失恋后的感觉因而变得千差万别。若你认为失去了至爱,便会觉得很惨; 若你认为被骗了,便会觉得很气愤;若你认为很累,你会觉得很轻松……推而广之,人生对同一件事情,感觉不一定相同,而感觉取决于思维。你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感觉;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就有什么样的行动;你有什么样的行动,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直接决定我们的命运。因此说,思维很重要。

你们大家到柏林寺第六天了吧,境界应该有所提高,思维应有所不同。我和大家做第三个游戏,测试一下在座的各位的思维层次。

一位心理学家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考题:在一块土地上种植四棵树,使得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

考生在纸上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几何图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然而,无论什么样的图形都行不通。这时,心理学家公布出了答案,其中一棵树可以种在山上,与其余三棵树构成一个金字塔的图案,就能符合题意要求了。考生考虑了那样长的时间却找不到答案,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学会使用一种创造性的方法——立体思维。

立体思维也称“多元思维”、“全方位思维”、“整体思维”、“空间思维”或“多维型思维”,是指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能从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佛家称之为“缘起的思维”。

思维决定观念,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本讲座通过对人生点式思维、线型思维、平面型思维和立体型思维进行探讨,期盼引导人们跳出点、线、面三种思维的限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去思考问题,最终建立起“缘起的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作出正确的行动,改变我们的命运。

1.点式思维

有一天,一条蛇的头和尾忽然争执起来,蛇尾对蛇头说:“今天应该我走前面。”蛇头说:“我常常走在前面,怎么可以倒过来走呢?”蛇头和蛇尾各认为自己有理,相持不下。结果,蛇头就自管自向前走去,蛇尾却缠住了树牢牢不放。这样,蛇头走不动了,只得让蛇尾走在前面。不料蛇尾,因为没有眼睛,掉入一个火坑中,这条蛇就这样被活活烧死。

蛇的头和尾本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为分工不同而有各自的角色需要扮演。然而,蛇尾不满足于自己长期以来所扮演的角色,坚持要与蛇头调换角色,结果落得这样的下场。对一个团队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从人格上来讲,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然而,为了使一个公司能正常运作,就不能没有分工。时间久了,有些员工便会如同蛇尾一样,越来越觉得自己很重要,盲目自满与自信与日俱增,越来越不安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纷争因此而起。

纷争生起的根源是第七末那识,因它“恒审思量”的功能而使人念念不忘自我,使人在做事时,为了个人的名利而不顾公司的利益,为了眼前的小利而忽视长远的发展,在强调个人自由与权利的同时而有意无意地损害了他人的自由与权利。这种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只看“一点”不顾“其余”的思维方式,统称为点式思维,拥有这种思维的人,只知自己不知有他人,沉醉于编织自己的理想王国,也常因些小事而与人争执,斤斤计较,行事时我行我素,久而久之给自己和公司的发展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2.线型思维

一位青年人,翻山越岭,进入深山求道。一天,他来到一个长期与世隔绝的村庄。好客的村民们设宴招待他。求道者很快发现,该村的居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所有人都没有长耳朵。与此同时,村民们也注意到,求道者的头上多出了两块东西(即两只耳朵)。经商议,大家一致认为,求道者生了病,而且很严重,应该立即治疗。因此大家一起动手,把求道者绑起来,准备为他做切除耳朵的手术。求道者拚命解释说:“正常的人都有耳朵,你们没有耳朵才不正常呢!”村民们听后大笑说:“我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人的头上会长两块东西,你明明病得不轻,还不肯就医,真是无药可救啊!”一边说,村民们一边动手把求道者的两只耳朵割了下来。

孤陋寡闻的村民以简单的逻辑思考来处理问题,这是造成以上悲剧的根源,是直线型思维的典型例证。拥有直线型思维的人往往以传统与权威为其逻辑思维的依据,误将自己的见解作为普遍公理来对待,遇事不知变通,容易保守,看问题缺乏灵活、开阔的思路和方法。这种人在逻辑思维的影响下,因过于自信而听不得不同的意见,固执己见,坚持所谓的“对”与“错”,一言不和立即不欢而散,甚至置个人、公司的存亡于不顾,这样会把自己和他人都逼上绝路。

线型思维一旦养成,便成为习惯性思维,左右着我们的行动。我先让大家看一个短片:树下两头狮子正在“午休”,一只被追捕的梅花鹿,在逃命途中误撞在这树干上,当场晕死在狮子面前,短片中的两头狮子相对无语,一脸茫然,不知作何反应。请问为什么这两头狮子没有立即吃掉已经差不多送到嘴边的美味?

营员1:这两个狮子吃素的!

营员2:狮子的大脑有问题。

营员3:狮子已经吃饱了。

其实,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都是按照我们的习惯去思维。狮子也是如此,平常的食物都是通过自己追捕猎获,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现在即使看着梅花鹿在眼前意外身亡,狮子还是“无动于衷”,因为这不符合它们的进食习惯,这就是典型的线式思维在起作用。

线式思维一般有因有果,逻辑性强,一般由以往的经验或习惯而成,是一种依赖性思维。为什么会养成这种思维呢?佛教关于这方面的阐述和讲解非常多,而在现代心理学中,一个人收集了各种信息输入了大脑储存,不同的部位储存不同的信息,这个跟佛教唯识学所说有惊人的相似。大脑在接收新信息的时候,会根据以往所收集和储存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处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七识,凡对我有利的,便会喜欢,认为是好的,接着下来便想占有,随之而来的便是行动,经不断地重复,就形成了习惯性行为,进而影响我们的思维,最后变成习惯性的思维,逐渐形成概念,储存到第八阿赖耶识。其实,真正影响我们命运的是由习惯性的动作演变成习惯性的思维,这种习惯性的思维反过来又会影响我们未来的行为。因此说,我们一定要养成好的行为与思维,因为好的习惯性思维对人生是有很大帮助的,坏的习惯性思维有时会对人产生很多困扰。更重要的是,在习惯性思维的影响下,我们坚信自己的认识是唯一的正确,因而听不得不同的意见,变得固执己见,坚持所谓的“对”与“错”,一言不和立即不欢而散,甚至置个人、公司的存亡于不顾,这样会把自己和他人都逼上绝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人有各人不同的利益,每个人的观点与角度随之而不同,不同的“是非、善恶、对错、好坏”等伦理道德评判标准因而产生,最终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这都是习惯性思维起作用所带来的恶果。

再比如说,为什么商家肯花大笔、大笔钱去做各种各样的广告,其实,就是要影响我们的思维。因为只要影响到我们的思维,就会影响到我们的消费取向。平常我们通过各种的管道接收大量的重复的广告信息,这些海量的信息在不知不觉进入我们的第六识——中央处理器,我们的大脑中就逐步地形成对某些商品好与坏的观念和判断,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观念一旦形成,便贮存于第八阿赖耶识中,犹如种子,时机成熟时,即会破土而出,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动。消费就是这一种习惯性的动作,现在的商家有时就用习惯性思维控制人们的消费。人现在拥有的思维会影响我们的习惯,故一旦形成了不好的习惯性思维,思维就容易僵化,喜欢钻牛角尖,遇事一成不变,不懂变通,然后把自己和别人都逼上绝路。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逻辑思维都是不好的,只是纯逻辑、纯理论的太多了,往往会使人墨守成规,固执己见,失去了创新力和活力。人生想要突破,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突破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大家到柏林寺来,有机会接触佛法,通过学习如何认识自己、管理思维,就是要突破这种习惯性思维,养成好的习惯性思维。那么应该怎样去管理我们的思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突破原来的思维,把那种习惯性的不好的思维慢慢去掉;与此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好的习惯性思维,生命的轨迹将因此而改变。佛教的缘起法对此有深刻的解释。

佛教的缘起法告诉我们,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条件组合而成;组成事物的任何元素一旦发生变化,事物也随之产生变化,怎能用僵化、静止的观点来对待发展的事物呢?在这样的认知下,相对的“对”与“错”是存在的,但单一的思维看待事物,无异于盲人摸象;只有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将各种观点统一起来,才有助于我们了知事物的本来面目。换而言之,只有放下对线型思维的执著,才能走出束缚;只有将各种思维辩证地统一在一起,才能使我们的思维走进新的境界——平面型思维(创造性思维)。

3.平面型思维

有位老师进了教室,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他问班上的学生说:“这是什么?”大家都异口同声说:“一个黑点。”老师故作惊讶地说:“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这则由点到面的游戏,生动地描述了平面型思维的特点:不受传统经验束缚,思路开阔,敢于创新,可塑性强。更重要的是,它能令人绝处逢生,卖豆子的故事就是对此种思维的最好注脚。

有一位聪明的卖豆人说,这世界上卖豆子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永远不必担心豆子卖不出去。如果豆子卖得动,直接赚钱;如果豆子滞销,分三种办法处理:(1)把豆子腌了,卖豆豉;如果豆豉还是卖不动,加水发酵,改卖酱油。(2)把豆子做成豆腐,卖豆腐;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硬了,改卖豆腐干;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稀了,改卖豆腐花;如果实在太稀了,改卖豆浆;如果豆腐卖不动,不必担心,放几天,改卖臭豆腐;如果还卖不动,让它长毛彻底腐烂后,改卖腐乳。(3)让豆子发芽,改卖豆芽;如果豆芽滞销,再让它长大点,改卖豆苗;如果豆苗还卖不动,再让它长大点,干脆当盆栽卖,命名为“豆蔻年华”;如果盆栽还卖不出去,建议拿到适当的闹市区进行一次行为艺术创作,题目是“豆蔻年华的枯萎”;如果行为艺术没人看,赶紧找块地,把豆苗种下去,灌溉施肥除草,三个月后,收成豆子,再拿去卖……

佛教在中国的成功传播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众所周知,深奥的佛法,很难被普通百姓领悟。古德便将教理、教义的精髓转换成敦煌经变图,供人们参悟;如果有人觉得佛教文化、艺术太高雅,无福享用,不用担心,数以万计的佛经故事,深入浅出,同样能启发人领悟佛家的大智慧;如果有人觉得读佛经故事不过瘾,可以通过参禅来品尝法味;如果觉得参禅太玄妙,一句“阿弥陀佛”虽简单却有同样的功效;如果有人觉得念佛太枯燥,具有地域特色的各种佛教仪轨一样能使人亲身体会佛法的妙用;如果西方人觉得与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仪轨不相应,没关系,西方学者已把佛法与减压、心理治疗、认知治疗及改变情绪等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减压、防止抑郁及改善人际关系之功效……佛教之所以能生存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很大的现实功效,这与佛教大德们以平面型思维从不同角度推广佛法有关,值得今人借鉴。

所以,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在他的字典里面没有困难,因为他不是把所有精力集中在困难上,而是集中在解决困难的问题上,如果此路不通,就想办法找另外一条路,而不会仅停留在某一个方面。要相信:只要思维不受束缚,办法总比困难多。这跟佛教的缘起法是有关系的。佛教的缘起法就讲一切事物皆依因缘条件而生起或出现,换言之,宇宙间的一切诸法(有情世界和无情世界)都不是孤零零产生的,皆是由种种条件(即因缘)按一定的关系组合而成的,只要其中的一个条件改变,事物就跟着改变。所以卖豆子故事讲的就是,困难出现,是因为当前条件不具备、因缘不成熟,我们应该随顺如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决定我们应该怎么做,抓住机遇,善用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小心地去调节、变通,积极创造条件,随顺因缘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扭转乾坤,最后走出困境。

遇到困难,不少人习惯性地把整个专注点放在困难所带来的痛苦上。佛教所倡导的创意性思维,就是教导人们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由于思维不同、落脚点不同,结果就完全不同。遇到困难时,把专注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就会看到希望,有希望就有快乐;如果暂时没有解决,也不要过于担心,还可以想其他方法,因为一切都是在不断变化,只要有变化就会有希望。比如香港回归,可以说如果没有平面性的思维香港回归根本行不通,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香港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当时,很多人觉得,由于制度的不同,两者是不可调和的,但邓小平却说:这不是问题嘛!他老人家一句“马照跑,舞照跳”,用“一国两制”就简单地将整个问题都解决了,香港得以平稳回归。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西方不少人有一些复杂的情感,这是每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都必须面对的挑战。更令美国忧虑的是,自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软实力”受损,而中国的“软”、“硬”实力都在增长,此消彼长,中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少数西方反华政客便别有用心地利用美国民众的宗教情结,否定中国实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更把“宗教迫害”强加在中国的头上,以破坏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削弱中国的软实力。一些西方媒体推波助澜,连篇累牍地冷嘲热讽中国的“人权问题”、“新闻自由问题”、“西藏问题”、“地下教会问题”、“版权问题”、“环境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人看到的是一个更加开放、充满自信和活力的中国,面对着来自各方面的非议和挑战,我们学会了从容地面对各种外界的评论,中国在全世界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宽容与大度,也因此重新赢得世界的认同。

日常生活中,“人生不如意事十常有八九”。人生有问题是正常的,当我们遇到压力、挫折、创伤、失败时如何处理才是最重要的。在座大多是学生,将来走出校门就知道外面世界的复杂性,由于受到生活、家庭、工作、人际关系以及自我的影响,可以说是看什么都新鲜、但却处处潜伏着危机。就如同唐僧西天取经一样,需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怎样随机应变呢,就更需要危机处理的智慧了。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要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再有一个是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最重要的是我觉得同学们将来到社会上,不要因为一时找不到工作就气馁,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

我给大家看一个真实的电视短片。一只猴子口渴难忍,便冒险到鳄鱼的水塘喝水,给饥饿的鳄鱼一口咬住了,猴子不肯就范,不断挣扎,但效果不大,鳄鱼紧紧咬住不放,大家觉得这猴子还能活吗?大家一定觉得这猴子只是在做无谓挣扎罢了,一强一弱,根本没希望。但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猴子最终真的逃过一劫。因为它在最危难时仍没有放弃希望,在拼命挣扎过程中,它的脚抓到了鳄鱼的眼睛,鳄鱼痛楚难奈,不得不松口,猴子可谓是死里逃生。这个短片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就会有希望,任何一样东西,任何逆境之下,只有你坚持,才会有新的转机;如果你自己都放弃了,那谁也帮不了你。无论面对何种困难,若能运用平面型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重视因缘条件,并善加利用,就能打破一切障碍,克服困难,成就幸福快乐的人生。

4.立体型思维

上帝创造羊群A和羊群B后,放在草原的东、西两边,相互隔开。上帝对A、B羊群说:“你们必须选择一种天敌,一只狼或两头狮子。当然选择狮子的羊群同一时间只会有一头狮子和你们在一起,另一头呆在天上,由我保管,供你们随时更换之用。请注意,天敌一旦选定,就无法更改。”

羊群A想,狮子比狼凶猛得多,还是要狼吧;而羊群B想,狮子虽然凶猛,但其中一头若是太坏,我们还有更换的机会,还是要狮子吧。两群羊开始了草原的新生活。狼进入羊群A后,因身体小,食量也小,咬死一只羊够它吃好几天,相对比较平静。而狮子一进入羊群B后,因其食量惊人,大开杀戒,不停地追杀羊群B,惊恐万状的羊群赶紧请上帝换一头狮子。不料,上帝保管的那头狮子一直没有吃东西,正饥饿难耐,它扑进羊群,比前面那头狮子咬得更疯狂……羊群B虽不停地更换狮子,但两头狮子同样凶残,情况并未有任何改变。最后,羊群B彻底丧失信心,索性任由一头狮子吃得膘肥体壮,让天上那头狮子饿得精瘦,在死亡线上挣扎。此时,羊群B想,“快要饿死的狮子,应该没有力气追杀我们吧。”于是请上帝换下这头瘦狮子。

瘦狮子经过饥饿的折磨后,终于悟出一个道理: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所以对羊群特别客气,只吃死羊和病羊。羊群喜出望外,有只小羊甚至提议干脆一直留下瘦狮子。一只老羊提醒说:“瘦狮子因怕挨饿才对我们这么好。万一肥狮子饿死了,只剩一头狮子,我们没有了选择的余地,那瘦狮子很快就会恢复凶残的本性。”羊群觉得老羊说得有理,为了不让肥狮子饿死,羊群B赶紧把它换回来。

几经饥饿折磨的肥狮子也悟出了同样的道理,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点,表现特别好。羊群B终于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羊群A的处境却越来越悲惨,那只狼因为没有竞争对手,便变得肆无忌惮,每天都咬死几十只羊。一段时间之后,所有的羊都被它咬死了,那只狼也被活活饿死……

以上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羊群B与狮子确实是天敌,但这只是两者复杂关系中的一种,是事物的一面。然而,羊群B与狮子之间又处于相互“约制”与“被约制”的关系网络中,相互依赖,互为条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与佛家“缘起的思维”不谋而合,心理学家称之为“立体思维”。换而言之,事物往往存在多面性,我们若能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掌握的层面越多,越有利于我们建立全局思维方式,把握事物的本质,作出正确的行动,改变我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