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念佛网
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
主页/ 入门知识/ 文章正文

信愿法师:专杂之得失(二)

导读:信愿法师:专杂之得失(二) 今晚藉着大家念佛共修的殊胜法缘,师父继续向大家来报告《专杂之得失》。 上回我们看到正行四得,今晚继续来看下面杂行十三失。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所开示的这段文,很值得我...
信愿法师:专杂之得失(二)

今晚藉着大家念佛共修的殊胜法缘,师父继续向大家来报告《专杂之得失》。

上回我们看到正行四得,今晚继续来看下面杂行十三失。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所开示的这段文,很值得我们净业行者探讨了解、依教奉行。正行得到往生报土的殊胜利益,杂行失去往生报土的殊胜利益。

首先将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所开示的这段文读一遍,让大家对照一下。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言:【问曰:一切诸佛,三身同证,悲智果圆,亦应无二,随方礼念,课称一佛,亦应得生,何故偏叹西方,劝专礼念等,有何义也?】

【答曰:诸佛所证平等是一,若以愿行来收,非无因缘,然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是故释迦及以诸佛,劝向西方,为别异耳。亦非是称念余佛,不能除障灭罪也,应知。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何以故?乃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忆想间断故、回愿不殷重真实故、贪瞋诸见烦恼来间断故、无有惭愧忏悔心故、又不相续念报彼佛恩故,心生轻慢、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人我自覆,不亲近同行善知识故、乐近杂缘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何以故?余比日自见闻,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此二行得失,如前已辨】

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所设的这个问答,使我们了解专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实报土,获得无上大利,杂修失去往生报土成佛的殊胜利益。正行行者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与十八愿相应;杂修杂行的行者广修六度万行,或广修八万四千法门,与十九愿相应。善导大师无论在《观经四帖疏》、在《往生礼赞》、在《观念法门》、在《般舟赞》、在《法事赞》念佛开示,无非鼓励净业行者修持正行,求生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所以正行的利益与杂行的过失,是站在往生西方报土成就菩提而论。所以不是说杂行的人,不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前面我们已经看完前半部份,善导大师说正行四得。

下面我们继续来看杂行十三失:「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想要舍专修行杂修,这样的人一百个难得一、二个往生,一千个难得三、五个往生。这就是指专修第十八愿

,专念阿弥陀佛圣号,专依阿弥陀佛本愿往生清净报土而言。因为第十九愿同样是法藏菩萨的慈悲誓愿,所以第十九愿的行者,与第十八愿的行者在修持上有不一样。第十八愿确实是专修的法门,第十九愿确实是杂修的法门。所以一百个难得一、二个往生,一千个难得三、五个往生,善导大师的用语非常的客气。因为祖师是非常有道德的人,用语非常的客气,实在讲一百个就是找不到一个往生的意思。因为杂修不相应第十八愿的法门,第十八愿的行者如果在因地明信佛智,依靠本愿专念圣号,如此的修因是真因,所以感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土,就是清净报土。第十九愿的行者,因为在因地修持杂行,所以所修持的因是假因,当然感召往生假土,也就是方便化土。你了解西方极乐世界有二土,就是报土与化土,那么当然现在你我在因地,要修因一定要明了,报土的修因是什么,化土的修因是什么,因为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修真因感召往生真土,修假因感召往生假土。因为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说杂修的人,一百个难得一、二个往生,如果没有了解上来师父所说的道理,也许就会误解了,杂修的人当然因为所修之因,是化土的修因,当然感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方便化土。所以善导大师才会说,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

下面说出杂行十三失,与前面正行四得是相对的。「乃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这四点与前面正行四得是相对,正行四得就是:

无外杂缘得正念故

与佛本愿得相应故

不违教故

随顺佛语故

下面第一种过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

杂行的人因为杂缘乱动,失去专依阿弥陀佛本愿、专念阿弥陀佛圣号的正念。杂缘就是法缘非常的杂,如果遇到禅宗的行者,就会参禅悟道;如果遇到密教的行者,就会持修咒语;如果遇到天台的行者

,就是修学天台,所以随遇到法缘而修很多法门。若不是经常改修法门,就是同时修持很多法门。一个人的精力很有限,不可能在一段时间里面同时修持很多法门。如同一个人在一天的时间不可能做很多项事业,一天能够做一项事业专心投入赚钱就非常不容易了,何况一天的时间很有限,哪有可能做很多项事业呢?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专依阿弥陀佛的本愿,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无论早上、下午、晚上,都一向专称弥陀圣号,这样就是一天都维持在正念之中。如果早上念南无阿弥陀佛、下午念南无药师佛、晚上念南无观世音菩萨,那么同样是念佛菩萨的圣号,但是非是专修是杂修,与往生阿弥陀佛真实报土不相应,相应方便化土,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明白,这是第一种的过失。

经常念不一样的佛菩萨名号,容易失去对阿弥陀佛正念,这是一定的道理。用常理来说,如果今天念南无阿弥陀佛、明天念南无药师佛、后天念南无释迦牟尼佛、大后天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再来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再来念南无普贤菩萨、再来念南无弥勒菩萨,一星期过了,一星期後临终要舍报了,就会不知道要念哪一位佛菩萨的名号,就会有这种茫然的心情产生。会不会?会!一定会的。因为这是人性,所以每天都念南无阿弥陀佛,今天也念南无阿弥陀佛、明天也念南无阿弥陀佛、后天也念南无阿弥陀佛,每天都念南无阿弥陀佛,一星期後临终要舍报了,会产生不知道要念哪一位佛菩萨名号的心情,会不会?不会!因为你每天都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专与杂,在修行的心态、心情、心境一定不同。

下面第二种过失:「与佛本愿不相应故」。

在这里所说的本愿,是指法藏菩萨所发的第十八愿,是根本大愿。虽然四十八愿都是法藏菩萨所发的誓愿,但是菩萨所发的四十八愿之中有真实愿、有方便愿。世尊一代时教也有真实法、方便法。所以四十八愿含盖八万四千法门,当然在四十八愿当中有真实愿、有方便愿。第十八愿是真实大愿,这是古今大德所共同认同的。所以杂修的人与阿弥陀佛所发的第十八愿不相应,很简单的道理,从因愿文探讨法藏菩萨要求十方众生修什么因,就得到答案。第十八愿因愿文大家很熟悉,不过为了加深印象,请大家跟着师父读一遍: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从第十八愿因愿文我们可以明白,法藏菩萨要求十方众生修乃至十念之因,十方无论任何一个众生,不论上圣与下凡,只要称念法藏菩萨的圣号,乃至十念,法藏菩萨就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绝对救度。在第十八愿的因愿文之中,除了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修因,没有第二种的修行,所以第十八愿确实是专修的法门。

第十九愿因愿文法藏菩萨誓言: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

发菩提心修诸功德

至心发愿欲生我国

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

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在第十九愿法藏菩萨发愿要求十方众生修什么因?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所以第十九愿确实是杂修法门,因为「修诸功德」这句因愿文,就包括一代时教世尊所宣扬的八万四千法门。所以第十九愿有念佛的修行有修诸万行的修行,第十八愿就没有,只有念佛的修行。

因此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说,杂行行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说得简单、明了、确实。因为法藏菩萨在第十八愿就是要求十方众生念佛,所以杂修的行者因为不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当然与阿弥陀佛第十八愿不相应,善导大师说得没有错。所以诸位专念阿弥陀佛的行者,与第十八愿相应。如果你很喜爱修很多法门,就会与第十九愿相应,很简单的道理。譬如你念南无阿弥陀佛,你一定是和阿弥陀佛相应;你念观世音菩萨,一定是和观世音菩萨相应;你念地藏王菩萨一定是和地藏王菩萨相应,这是一定的道理啊。所以了解这个道理,你就知道专修与杂修分别在哪里。

下面杂行第三种过失:「与教相违故」。

世尊在净土三经教导佛弟子,称念阿弥陀佛圣号,尤其是《阿弥陀经》。将《阿弥陀经》诵一遍,只不过是十五分钟的时间而已,你将《阿弥陀经》的经文从头诵到尾,你就会发觉《阿弥陀经》是世尊教导佛弟子念佛修行。《阿弥陀经》世尊并没有教第二种的修行,在《阿弥陀经》修因段的经文,大家非常的熟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至若七日一心不乱】,执持名号就是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也就是念佛。所以杂修的人一下子参禅、一下子持咒、一下子诵经、一下子念佛、一下子拜忏、一下子朝山、一下子修这个法门、一下子修那个法门,这样当然就不是根据净土三经世尊所教导的道理修持,因为净土三经世尊教导修持念佛法门。

下面杂行第四种过失:「不顺佛语故」。

所以杂修的人与教违故、不顺佛语故,十方诸佛如来证诚念佛成佛真实不虚。

《阿弥陀经》到了流通分经文,世尊举出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六方如恒河沙诸佛如来,证诚念佛一定会往生西方成就佛道。所以杂修的行者就不随顺十方诸佛证诚的佛语,所以上来这四点过失,就是因为杂行的缘故。「正行」,无外杂缘得正念故;「杂行」,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正行」,与佛本愿得相应故;「杂行」,与佛本愿不相应故。「正行」,不违教故;「杂行」,与教相违故。「正行」,随顺佛语故;「杂行」。诸位!这样两相比较,你要修持正行或杂行?正行啊,道理这么明白了。

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所开示的,了解了,什么人不修正行呢?但是很多人就是不知道善导大师的念佛思想,不知道可以凡夫依靠

阿弥陀佛愿力救度往生报土,非常的可惜。所以将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弘传出去,可以令很多人不但现生安心念佛,将来往生报土,这个利益太大了,所以师父才会每天认真的弘法利生。

下面杂行第五种过失:「系念不相续故」。

系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实报土不相续,因为杂行故,杂行的人如果修持很多法门,同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还好,修杂行的人不是专一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十方任何的净土世界他都要去。哇!这个心境就越杂了,所缘之境就越广了,越杂越广对妄念纷飞的凡夫众生来说越难成就。用世俗法来譬喻,一个能力越低的人做越多事业,请问越容易成功或越容易失败?越容易失败。我们凡夫无力断烦恼证菩提,就犹如一个能力很低的人,做什么事业都不赚钱,也就是我们无论诵经、持咒、朝山、拜忏、修诸六度万行,我们的妄念仍然是纷飞不断,会不会?会!

诸位!也许有人在三宝门中已经三十年以上了,无论过去你修什么法门,是参禅、是持咒、是学教、是念佛,修持任何的行,修持任何的法门,我相信你现在内心一样是妄念纷飞。所以你我烦恼厚重的凡夫众生,要解脱生死,舍佛力依自力,则万难万难啊。这样开示的话印光大师在《文钞》经常在说,所以我们要将心一心一意安住于西方佛国求生一土即可。不可也想求生东方琉璃世界、也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想求生兜率内院净土,因为心缘太广的境缘自然散乱。

印光大师在《文钞》对专修净土,专念弥陀,专求极乐有很多的开示。中国净宗十三位祖师,几乎都是鼓励净业的行者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的圣号。

下面看第六种的过失:「忆想间断故」。

忆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间断就是因为不是专一要求生西方佛国,十方的诸佛净土虽然都是非常的庄严、清净、快乐,但是十方净土的修因不同,西方极乐世界与东方琉璃世界与兜率内院净土虽然都非常的清净、快乐、庄严,但是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与要往生到东方琉璃世界与要往生到兜率净土世界修因不同,所以你我凡夫众生可以不断烦恼证菩提,是因为念南无阿弥陀佛,仰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在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行者临终有阿弥陀佛现前绝对接引往生西方、成就菩提。念南无阿弥陀佛的行者,稳当就是稳当在这里。虽然药师佛也是很慈悲、虽然弥勒菩萨也是非常慈悲,但是药师佛没有发愿一定要在修持药师法门的行者临终绝对现前接引,没有!弥勒菩萨也没有发愿要在修持弥勒法门行者的临终绝对现前接引,没有!但是阿弥陀佛有。法藏菩萨发愿,十方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行者临命终时,法藏菩萨成佛的阿弥陀佛会与诸圣众绝对现前接引。临终是一个人生死交关的时刻,有佛菩萨现前绝对接引,是不是千稳万当,对不对?所以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专修阿弥陀佛净土教法,稳当就是稳当在阿弥陀佛愿力绝对救度。

下面第七种过失:「回愿不殷重真实故」。

回愿就是回向发愿,不殷重就是殷切沉重。一下子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下子念南无药师佛、一下子南无释迦牟尼佛、一下子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一下子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下子要往生东方琉璃世界、一下子要往生兜率内院净土世界,这样就是对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没有殷切。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度众生的心没有真实,叫做回愿不殷重真实故。一下子要去做素食餐厅事业、一下子要去开计程车、一下子要去卖衣服、一下子要去做其他的工作,这样就是没有专心在某一个事业。对不对啊?

下面第八种的过失:「贪瞋诸见烦恼来间断故」。

贪瞋是思惑,诸见是见惑。因为修杂行的行者,要以自己修行的功德力将见思烦恼断尽,断惑证真,可是烦恼要断尽出离生死至少要将三界八十八使的见惑,与三界八十一品的思惑断尽,才能出离生死、跳脱轮回。说是很容易,要做到容易吗?不容易!哪一个学佛的人不知道要将贪、瞋、痴三毒烦恼降伏断除?但是有几个人能将贪、瞋、痴三毒烦恼断除降伏,知道不可以打妄想,可是就会自然而然打妄想。因为修持杂行,所以贪瞋诸见烦恼来间断故。没有听闻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没有探讨阿弥陀佛的本愿真义,就是专门念阿弥陀佛圣号的人,也很担心一边念佛一边打妄想。对不对啊?

自力念佛的人、二力念佛的人,几乎有这种担心顾虑,因为你我是过来人。

第九种过失:「无有惭愧忏悔心故」。

杂行的行者因为没有机的深信,不知道自己是一个罪恶生死凡夫,所以对忏悔与惭愧还没有真实的心。所以不知道阿弥陀佛的佛恩佛德,因为不知道佛力是名号对十方众生绝对救度,所以对正行的行者而言,杂行的行者确实没有惭愧心、没有忏悔心。

诸位!若站在阿弥陀佛的立场来看你自己,你是一个凡夫或圣人?凡夫啦!不要说看你自己站在阿弥陀佛的立场看你自己,你就会确实承担自己是一个凡夫。如果你是一位圣人能断烦恼、能证菩提、能生死自在、能不受业力牵引,阿弥陀佛需要为你发愿、为你修行吗?不需要。阿弥陀佛需要一定在你的临终现前绝对接引吗?不需要。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机法二种深信教导我们:第一决定深信自己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所以凡夫不知道自己的下劣,所以无有惭愧忏悔心故。

下面第十种的过失:「又不相续念报彼佛恩故」。

这六字有法藏菩萨发愿修行的点点滴滴,有佛恩佛德要悲愍众生、救度众生。所以杂行的人不知道阿弥陀佛的佛恩佛德在六字洪名之中,所以不能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圣号,就是不相续念报彼佛恩故。这一点善导大师说得太好了,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知道,专修阿弥陀佛本愿的行者,念佛就是感报佛恩佛德。对不对啊?感恩阿弥陀佛为我成就西方依正庄严,毫无条件接引我回归西方佛国。感恩阿弥陀佛成就六度万行点点滴滴,无为、无漏、无上的真实功德纳入于名号,让我得遇、信受、称念、获救,往生西方、证悟菩提。名号有佛对我们众生绝对救度的誓愿,所以六字洪名是我们往生西方的无上妙法。我们了解阿弥陀佛的愿力、了解阿弥陀佛的悲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当下生出感恩之心。用感恩的心情念佛和用求救的心情念佛,是安心与担心的差别,请问诸位:你要安心念佛或担心念佛?你要快乐念佛或痛苦念佛?有的人念佛确实会产生痛苦的心情,唉呀!我现在在念佛会打妄想这样能往生吗?这种担心会使心情欢喜或痛苦?当然痛苦啊!因为我们是过来人啊,所以了解阿弥陀佛的佛恩佛德,就是因为听闻阿弥陀佛的本愿,才会了解啊!没有听闻怎么能了解,所以确实感恩的心情来念佛,放下求救的心情、放下累积功德的心情、放下念佛的功德相,非常奥妙,当你放下念佛的功德相、放下求救的心情、放下累积资粮的心情,与菩提自性越相应、与六字果号越相应、与般若空性越相应,对不对啊?非常的奥妙。

第十一种的过失:「心生轻慢,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

自力修诸杂行的行者,内心因为不是专依阿弥陀佛名号本愿绝对救度,所以容易生出轻视我慢的心。「心生轻慢,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因为看轻念佛法门,有的人就认为念佛法门是斋公斋婆在修持的法门,是不识字没有文化的人,经教看不懂,所以才修持念佛法门。这种人就是心生轻慢,虽然修持六度万行,常与名利相应故。

第十二种的过失:「人我自覆,不亲近同行善知识故」。

人我自覆是是非人我的意思,不亲近同行善知识就是因为内心愩高我慢自视甚高,同行善知识,就是同样专修阿弥陀佛净土法门的人。无论出家人、在家人,修持任何法门,都应当要亲近同行善知识,这样在修学佛法才不会产生知见混乱、事理混乱。因为参禅的人若亲近念佛的善知识,有时候理事还不到圆融的地步,就会互相苦恼对方,参禅的人说空,念佛的人说有,二个人所说的道理都没有错,是因为说空跟说有理事不圆融,所以互相苦恼。所以念佛的人应该亲近念佛的人、参禅的人应该亲近参禅的人、学密的人应该亲近学密的人,这样才不会产生理事混淆,修行的缺点。

最后第十三种的过失:「乐近杂缘,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因为乐近杂缘,自然障碍自己也障碍他人。假使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亲近三百六十五个不同的法师,修持三百六十五个法门,一年到了年尾,你就会非常的茫然,不知道要修什么法门、不知道要亲近哪一位法师、不知道要依哪一个法门来了办生死,会不会?会!一定会的,内心里面一定非常的旁徨。

所以正行与杂行确实对工商社会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当然选择正行,对了办生死较为稳当。最后善导大师说结论的话,为何善导大师在前面说出正行四得,杂行十三失。

下面说出结论:「何以故?余比日自见闻,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此二行得失,如前已辨」。

余就是善导大师自称,「比日」就是近日,「自」就是亲自,「见闻」就是看到听到。善导大师说:我最近亲自看到听到,在出家与在家人解行各有不同,有的专修,有的杂修。

下面才说专修十个人十个人往生,杂修千中无一人往生。「但使专意」,只要专心,作就是造作,造作什么呢?就是念佛正行。十个人十个人往生,专心一致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救度,十个人十个人往生,就是这个意思。「修杂不至心」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杂行的行者是不至心,对阿弥陀佛的名号依靠不是真心的、对净土法门的修持不是至心、对往生西方佛国成就菩提不是至诚之心

,所以这种人一千个当中没有一个往生。「千中无一」,当然这意思不可误解,就是指杂修的行者,没有一个人能够往生阿弥陀佛的真实报土。所以正行的行者与杂行的行者得与失,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

说得非常的明白。我们了解了、清楚了,在修行的菩提道路就不会迷糊,当然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心求往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当然诸位你若认为只有念阿弥陀佛圣号太单调,想要修很多法门、修很多教法,念很多佛菩萨的名号,当然也可以一心求生阿弥陀佛的方便化土,也能往生西方九品之中。只是修什么因感什么果,一定要明了。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实报土,往生就能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同样身相、光明、威神、功德,这样的殊胜利益实在太大了,所以善导大师才会这么悲愍开示这么精妙的道理。

时间也到了,今天向大家报告到这里,祝福大家:专依本愿,专念弥陀,往生报土,成就菩提。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