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寺

"

佛寺在中国历史上曾有浮屠祠、招提、兰若、伽蓝、精舍、道场、禅林、神庙、塔庙、寺、庙等名;或源于梵文音译、意译,或为假借、隐喻,或为某种类型的专称、别名,到明清时期通称寺、庙。寺原是古代官署名称,东汉明帝时,天竺僧摄摩腾等携带佛教经像来洛阳,最初住在接待外宾的官署──鸿胪寺,后将此寺改建,称白马寺,后世相沿以寺为佛教建筑的通称。

佛寺——佛教僧侣供奉佛像、舍利,进行宗教活动和居住的处所

佛寺——佛教僧侣供奉佛像、舍利,进行宗教活动和居住的处所

什么是佛寺

佛寺是很多修行佛法的人都会去参拜的地方,感受的佛法也会非常的醇厚,那么大家知道佛寺中的建筑都有什么吗?接下来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吧!

佛寺有哪些建筑

大雄宝殿为寺庙中心主体建筑。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经楼、方丈室等。禅宗有“伽蓝七堂”之说,“七堂”一般是指:塔(安置佛舍利)、金堂(又称佛殿,安置本尊佛。与塔共为伽蓝之中心建筑)、讲堂(讲经之厅堂)、钟楼(俗称钟撞堂,为悬挂洪钟之所在)、藏经楼(一作经堂,为藏经图书馆)、僧房(又作僧坊,即僧众宿舍。分布于讲堂东西北三面,即三面僧房)和食堂(又称斋堂)。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山门

佛寺的大门,一般是三门并立,中间是大门,两旁各有一小门,象征佛教的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山门”两旁常立两位金刚,为鬼神力士形状,职能是充当门卫。印度的金刚力士只有一位,叫密迹金刚。传说佛的五百侍从中,最重要的就是卫队长密迹金刚。他原来是法意王太子,皈依佛教后担当把守寺院大门重任。因为一个力士不符合中国的对称美,所以传入中原后又增加一位力士,一左一右守在山门两侧。

钟楼和鼓楼

进山门之后,有钟、鼓二楼相对。左为钟楼,右为鼓楼。一般早晨先敲钟,以鼓相应;傍晚则先击鼓,以钟相应。汉式寺庙中,专以大钟闻名。如北京的觉生寺,专门铸造一口大钟,日夜定时敲击,得名“大钟寺”,原名觉生寺反不彰显。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描绘苏州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结果寺以诗传,以致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的游客都专门来寒山寺听夜半钟声。

天王殿和大雄宝殿

天王殿:较大的佛寺都有天王殿。进山门之后,两旁的钟楼、鼓楼和中间的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天王殿正中为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既定接班人。北京潭柘寺此佛左右有幅对联写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大概也道破接班人所具备的条件。有人认为,该佛造型取自唐末五代浙江奉化的布袋和尚。此人名叫契比,号“长汀子”身体矮胖,肚子奇大,经常用竹杖挑一布袋,满面笑容四处化缘。此人能预知阴晴,言人祸福,十分应验,因而名噪一时。弥勒佛的两侧有四大天王护卫,左右各二。据佛教传说:世上最高山须弥山的山腰有座犍陀罗山。此山有四山峰,四天王及其眷属分住其上,任务是“各护一天下”,分别掌管东胜身、南赡部、西牛货、北俱卢四大部洲的山川、河流、森林和地方所以又称为“护世四天王”。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穿甲戴胄,左手把刀,右手执矟拄地,也有手执弓矢的;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穿甲胄,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穿甲胄,左手执矟,右手把赤索也有仅一手持宝剑的;北方多闻天王在四天王中最为突出。他是古代印度教中的天神俱毘罗(Kubera),别名施财天(Dhanada,意思是“财富的赠予者”)他是北方的守护神,又是财富之神,相当于中国的财神爷。以上所说,都是这几位天王在中国早期特别是唐代佛教画像中的典型形象。宋元以后,特别在明清两代,中国汉族地区佛教进一步汉化,四大天王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风调雨顺”的化身。其中增长天王魔礼青掌青光宝剑一口——职“风”;广目天王魔礼红掌碧玉琵琶一面——职“调”; 多闻天王魔礼海掌混元珠伞一把——职“雨”; 持国天王魔礼寿掌紫金龙花狐貂——职“顺”。

弥勒佛身后大屏风背面为神将韦驮。韦驮又叫韦琨、韦驮天、韦驮菩萨,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是佛教护法神。韦驮背对弥勒佛,面向大雄宝殿,降魔伏鬼,保护佛法。该像为立像两足平立,十指合掌,杵的位置则很有讲究: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拄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佛寺有哪些建筑

大雄宝殿:寺庙中心主体建筑。“大雄”为佛的德号,称颂佛如同大力士,一切无畏。一般殿堂为三开间,大雄宝殿则为九五开间,象征如同帝王的“九五之尊”。供奉佛祖释迦牟尼,有一、三、五、七尊不同。通常是三尊,称“三世佛”,中间为释迦牟尼,为现世佛;左边为释迦牟尼的老师燃灯佛,亦称过去佛;右边为弥勒佛,释迦牟尼弟子,亦是法嗣。有“横三世”与“竖三世”之分。所谓“竖三世”即是上述的三座佛,是按时间先后排列的;所谓“横三世”是按空间、地域划分势力范围:中间为婆娑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供五尊佛的通称东西南北中五方佛,供七尊佛的是包括释迦牟尼之前的六佛。殿内两侧多塑十八罗汉或二十诸天。此外,寺中常供奉的还有菩萨。菩萨中,属文殊、普贤、观音、地藏菩萨最为著名。中国的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则分别为文殊、普贤、观音、地藏菩萨的道场,这也是中国特色!殿堂内的陈设也业已中国化,如殿外的照壁、牌坊、石狮、经幢、香炉、宝鼎、云板、台座、石灯、祭台、幡杆(藏传有风马旗)等;殿内的欢门、经幡、长明灯、供养台、供具、钟鼓、木鱼、磬、烛檠、蒲团等。

规模较大的佛寺在大雄宝殿两旁还有东西配殿。东为伽蓝殿,供像三尊:波斯匿王(中)、柢陀太子(左)、给孤独长者(右),两侧常供十八伽蓝神守护寺院;西为祖师殿,专祀该宗奠基与功绩卓著的祖师。

四堂和四台

四堂:指法堂、照堂、经堂与讲堂。一些大型丛林都会有法堂和照堂,置于大雄宝殿之后。法堂为禅门演说佛法的地方,如《华严经》卷五云:“世尊凝睟处法堂,炳然照曜宫殿中。”说明佛陀在世时,为了给众生演说佛法,建立法堂,专门用以传播佛教。法堂中央为法座,供高僧讲经说法。此处也是众僧坐禅之所。法堂内佛像已不是主体,不少佛寺不设讲堂,一般就在大雄宝殿诵读经书或举行佛教仪式。

照堂在法堂之后,两堂实际上为一座建筑物的前后两个部分,前者为法堂,后者为照堂。《百丈清规》云:“若住持事繁,不遑上堂,则立僧首座令挂牌,代住持入室普说,皆于是处,故堂内架法座矣。此屋连僧堂邃闇,故高其制,而取敝明,因名照堂”。意思是说:寺庙的“主持”如果事情多,就由级别次一等的首座主持说法,因此不在僧堂(法堂)而在照堂进行,因此设法座。此地在僧堂之后,光线不太好,因此取名“照堂”,希望阳光(佛光)普照之意。这里也是寺庙管理人员如首座向僧人发布消息、处理事务之所。

讲堂、经堂亦位于大雄宝殿之后。讲堂也是讲说佛经的地方。中小型寺院没有法堂,就以讲堂代替法堂。如果有法堂,那么讲堂就置于法堂两侧的厢房内,或者安排在佛殿和法堂之间两跨院之中。寺院是演说佛经、念经、皈依力戒之所。

经堂为藏经之堂和僧众念经之所。它与藏经楼不同。藏经楼是寺院图书馆,用以储藏寺院内一切图书。藏经楼则专门储藏佛教经典,《华严经》曰:“自归于法,愿与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汉式“经堂”与藏式的“大经堂”也有所不同。喇嘛庙里大经堂类似汉式的“法堂”,是高僧说法之所。置于寺内主要位置,开间九到十间,高敞,宏大,可容纳2000多人听讲。

四台:指乐台、拜台、高台、戒台四大台。皆为高台。四台名称不同,功能亦有重合。一般寺院只会建其中一种,而兼其它几种功能。

戒台:一般称戒坛,古印度叫“曼陀罗”,中文译为“坛”。坛建在寺院内地势较高处,台子也较高,为僧众受戒之所。《资持记》云:“法毁尊持。常地莫行。如持秘咒,必结坛场”。古印度的坛场,常在寺院外面东南方建坛场,袛园精舍就是这样布局的。汉式寺院的坛场则建在寺院内空旷之处。南朝齐永明年间,三吴初作戒坛,这是中国有史记载的戒坛之始。唐朝道宣和尚作《戒坛图经》一卷,这是关于戒坛建筑与功能的最早记录。凡是禅宗律宗寺院,皆在戒台前立一石碑,上书“禁荤酒入山门”,称“戒坛石”。

乐台与拜台:乐台俗称“月台”,有的送佛教派又称“拜台”,是寺中在佛前举行宗教仪式时,用来演奏佛教音乐的地方。一般建在大雄宝殿之前,其高度与大雄宝殿的须弥座相平。开间一般是三到五间,形状为方形。正面设一台阶。古刹的东西两侧还有两部台阶。

高台:在寺院独立处建台,该一般在丈二。台上建合院房舍或一组殿宇,是寺内极其尊贵处。主要用来供奉寺内主要佛像,如银川海宝寺,洛阳白马寺。唐玄奘曾在白马寺高台内翻译由印度带来的佛经。

罗汉堂和禅房

罗汉堂:罗汉是释迦摩尼的弟子,男性僧人。又名阿罗汉,意译为“杀贼”、“不生”等,为明智应礼之人。佛教有的寺院设有罗汉堂,有的还单独建有罗汉院。

寺院供奉的罗汉有多种:最常见的有十八罗汉、十六罗汉和五百罗汉。唯有大型寺院方建,也往往是该寺最有华彩之处,如苏州的西园寺,北京西山的碧云寺,四川成都的宝光寺,上海的龙华寺,武汉的归元寺,昆明的筇竹寺等。

禅房:又称禅屋、禅居、禅堂。禅宗寺院以“禅那”为宗旨。“禅那”意谓“思维”或“静思”,也就是需要安静地思考问题,这就需要静居之处,这就产生了禅房。禅房一般在寺院的后部或方丈室附近,修禅人居住之所。

监院和方丈院

监院、方丈院:监院是寺院的总管,地位仅次于方丈。早期的寺院两者的区别在于:方丈是德高望重学问高深的僧人,该寺院的精神领袖;监院是该寺院的最高行政长官,寺院的实际管理者。唐代以后,对监院的选拔往往既强调有学问、懂佛法,又能认真办事的僧人来充当,监院与方丈的职责开始混同。

方丈院是监院或方丈的正寝之所。一般在寺院的后部单独建一处房屋或院落,作为寺院住持的住所。古代维摩居士之石室为方形,长宽皆一丈,故曰“方丈”。后来的方丈室虽为寺院住持的住所,但并不奢华,面积也不大,据王简栖《头陀寺碑记》,南朝宋孝武帝时建的方丈室,上面盖的是茅草。后来的监院或方丈常在寺院旧房屋中处理公务,一些小型寺院,也不设方丈院,而将寺院内的旁院、跨院作为监院、方丈止息之所。

大斋堂和藏经楼

大斋堂: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僧人不管地位高低都集体就餐,决不能分散就食,所以众僧人就食处称之为“大斋堂”。大的寺院的灶房大锅一次都可煮饭一石以上,烧菜百斤以上。山西永济县孙常村宋代的的大锅寺甚至还因大锅得名。今河南少林寺、青海塔尔寺等大型寺庙至今还保存有当年的大锅。即使有如此大锅,对于一个有上千僧人的大型寺院,再加上四方慕名而来的云游僧人,即使有几口大锅也不能满足千名以上僧人在一起同时用饭,因此就产生两种用餐办法:一是分成几批用餐,以保证都在一个大斋堂用餐;另一种是分成几个大斋堂,以保证能同时用餐,基本上没有破坏集体用餐的古训。台湾的佛光山和中台禅寺等大型寺院皆采取此法。

藏经楼:有名的寺院大都建有藏经阁,位置在佛寺最后一个院落,常为一座两、三层的阁楼,作为储藏佛经之用。在藏经阁的两侧,设有配楼或配阁。这种做法后来传到日本。不过名称稍有不同,如日本法隆寺、唐招提寺的藏经阁叫经藏,法华寺则叫经库。经藏或经库内俱供奉付大士像,即我国六朝时梁代善慧大夫付翁之像。因为他发明了轮藏方式,曾建立大层龛等藏经方法。另外,阁内还设释迦摩尼像,胁持二菩萨像。有的还供奉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法师像。

碑楼和碑亭

碑楼、碑亭、亭台:碑楼是寺院用来安放大型石碑所建筑的楼阁,作用是防止石碑因日晒雨淋而风化破损。造型多为方形,四面开门,中间端放大碑。碑楼顶部为重檐歇山式,与钟鼓楼楼顶样式相似。碑楼一般建在大雄宝殿前面院子的两侧,数量有一对、两对、三对。有的寺院为了不妨碍大雄宝殿的庄严气象,不在前面建碑楼而在前面两侧建碑廊。作用与碑楼相同。

石碑的碑记基本为三类:一是介绍该寺历史,包括初建、重建时间,高僧、官员和文士在此修持、游览及其歌赋;二是刊刻公示该院制度;三是公布四方信士在寺院兴建或重建中布施者姓名及金钱数目。有的寺庙还有图碑,刻录该寺的平面图。如山西平遥的慈相寺,通过其图碑,我们可知宋代该寺的规模和建制。有的千年古刹还把历代石碑包括已废毁的寺庙内石碑集中在一起,形成碑林。凡是大寺、名寺,常请名家、大书法家来撰写碑文。其碑文也就成了文学和书法名篇,如唐贞观二年颜师古撰写的等慈寺碑;唐贞观四年褚遂良撰写的化度寺碑;永徽四年褚遂良撰写的雁塔圣教序,天宝二年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会昌元年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等。

有的寺院不建碑楼、碑廊而建碑亭,作用与碑楼、碑廊相同。造型亦多为方形,建在台基上,四面为四根立柱,无门,中间端放大碑。碑亭一般建在寺庙前院或后院两侧,左右各一。也有建在寺庙四角,共四个。碑亭整体一般涂成红色,顶部要用琉璃瓦。如皇帝赐的御碑,那就只建一座高大碑亭,放在中轴线上,皇权即使在提倡佛法平等的寺院也是至上。

亭台是供香客和游人休息形状不只是方形,也有六角、八角形 。一般建在前院或后院的两侧。

廊院与群房

廊院与群房

廊院:是用回廊组成组成的院落,最早用于民宅和宫殿,后来以用于寺院建筑之中。基本上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周廊式,四面都有廊,主体建筑物围在其中,前后或左右排列为一组建筑,这种形式最为常见,尤以唐代的寺庙为多;第二是断廊式。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屋。四面房屋拐角处用用廊衔接,北京和东北的民居四合院多用此种方式;第三游廊式。与断廊的建筑方式相近。区别是断廊的两边有墙隔断,外面看不见廊内。游廊两边没有墙,香客、游人、僧人在廊内可见廊外风景。游廊在寺院内作为常见。第四种是两座殿之间用廊衔接。这种殿又称工字殿。

群房:寺院内,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物皆建在中轴线上,僧人生活、工作用房则建在院子四周,或单座,或成排,这类房屋称之为群房。群房主要用途是作客房,用来接待来访者。此外也做办公之用,充当会议厅之类。有的寺院还把群房作为法堂、念佛堂,寺院历史文物陈列室。小型寺院还用来充当斋堂、僧舍等。

斜廊和飞廊

斜廊和飞廊:一般来说,寺院的主体建筑都很壮观,配殿则比较低矮、廊子就更低。这在建筑上突出了主殿。但为了形成一个整体或使用功能,设计人员又常常将主殿与配殿、廊子连结起来。两者由于高低不同,所以就构成斜廊。另外,楼与楼之间,阁与阁之间要连接,也必须架廊,架廊离开地面,在空中行走,这就是飞廊。斜廊和飞廊不仅使人们出入更为方便,而且使寺内一组殿宇显得更加气派庄严。这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独创手法在寺庙建筑上的运用。

斜廊和飞廊建筑始于唐代,延续到明清。四川乐山无由寺后部石窟过道中即建有斜廊和飞廊,上面还有两三处浮雕,代表着唐代木构建筑斜廊画面最高水平;西安大雁塔门楣石刻佛殿图上,左右两廊与大殿连接,其曲线十分美观;北京雍和宫大佛殿也建有飞廊。

供养塔和放生池

供养塔:佛殿的佛像前设有供桌,桌上放着香花、时令瓜果、布施箱、佛灯等供物。据《法华经》佛前有十种供养:花、香、璎珞、秣香、涂香、烧香、幢幡、袈裟、技乐、合掌。供养塔就是放在供桌上的小塔,主要由石材雕琢而成,也有用金银铜铁锡制成,高约0.3米——0.6米不等,内置放小型佛像如浙江天童寺、阿育王寺、国清寺皆有供养塔。五台山南禅寺内为唐代供养塔。

放生池:建在寺院山门前,池的大小视寺的规模而定。如福州涌泉寺山门前的放生池,大到要在周围筑上矮墙,防止游人掉入水中。放生池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所创立,由香客将购来的鱼在放入水中,以示佛家好生之德。唐代宗乾元二年(759),诏令天下寺院皆设放生池。放生池还能起到贮水作用,可用来救火。设计放生池时就要考虑与泉眼或河流相通,否则将是死水一潭。福建仙游的三会寺,其放生池为全国最大。

经幢

经幢:寺院建筑中一种石质立式小品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下面为基座,基座上面为幢身,最上部为出檐。檐子顶端为幢尖(幢刹)。如果幢身为二层、三层,则在每一层加上平座、幢身和幢檐,像三级宝塔一样。幢身上刻有经文,所以叫经幢。经幢皆用石料雕琢而成,没有用木料或其他金属材料的。多为六角形,六面雕刻经文。也有八面的。所刻经文多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也有刻《般若心经》、《金刚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也有的经幢上不刻经文,甚至连佛像、图案也没有,这种经幢叫“无字幢”,只起奉献供养品作用,并没有宣经作用。

寺院经幢建筑规模,要视该寺规模、知名度和经济状况而定。大都寺院只有一两座经幢,有的甚至没有,山西洪洞县西山严泉寺经幢多达十六座。经幢一般建在寺院的殿后、殿之旁侧或山路回环处,游客容易忽略。

建筑构件

石狮子:佛教对狮子非常推崇。《景德传灯录》云:“释迦生日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据《智度论》:“佛即是人中狮子。凡所座、床、地,皆曰狮子座”。因此佛寺到处可见狮子作为装饰构件,如山门两侧会有石狮守门,各门枕石上的抱鼓也刻出狮子形象,石望柱、狮头柱、夹杆石、门楣、迟头石、栏板、栏杆柱头、门芯板也多刻成狮子形象。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北宋开宝寺、仁王寺皆有“狮子会”:“诸僧皆坐狮子上,做法事,讲经”。

基座:寺庙建筑物的基础部分,分为基础座和高级座,以显示寺内建筑物的等级和风格。普通座一般用在天王殿。随着院落的进深,基座逐渐升高。大雄宝殿基座通常称为须弥座。须弥山是佛教中“世界中心最高山”。把大雄宝殿置于须弥座上,借助于台基高隆的地势,周围建筑群的烘托,以显示佛殿的宏伟庄严。

屋顶:寺院建筑物屋顶有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不同样式,其中歇山顶又有单檐、双檐两种。由于寺庙建筑物形体都较为庞大笨拙,因此屋顶利用木质结构做成曲面型以补救。另外,寺庙屋顶的正脊、垂脊、檐角也置有多种琉璃瓦,以增加寺庙的堂皇庄严气氛和色彩。如正脊与垂脊相交处的“大吻”,造成一种张牙舞爪似有将正脊吞下之势,给庞大笨拙的寺庙建筑增添一些活跃气氛。檐角还常排列一对造型生动的小兽。而且小兽的大小数量亦视寺院 的等级而定,最高等级为十个。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即使提倡众生平等的寺庙也不例外。

石灯:又叫长明灯、续明灯、长命灯,寺院内一个独立小筑。里面置放油灯,香客为祈求佛佑而点燃。油灯放在石质的石灯内点燃,安全不易引起火灾,也避免风雨侵袭熄灭。另外,石灯建在固定位置佛像前端,香客也不会将油灯乱放,可避免隐患。

石灯一般高为2——5米,八角形,有底座。灯柱上常做成龙柱,象征尊贵。如太原北齐时代建的童子寺,山西长子慈林山法兴寺等寺内石灯皆是龙柱。石灯顶部为点灯处。为方形,四面有灯窗,顶部密封上面再饰有装饰物。石灯流传到日本后,称之为石灯笼,多为信士施舍敬造,数量特别多,一些大寺院内,石灯排成数排。

佛寺有哪些建筑

旗杆:我国古代最初用在私人府邸和衙门、军营门前。不同品级,旗杆和旗子的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后移至佛寺,品级的功能已丧失,主要用来挂旗,寺院每逢初一、十五或举办法会,都要在寺庙大门前的旗杆上扯旗。旗杆一般为木制,上部较细,下不较粗,大部分是用黄花松材,下面用夹杆石固定。也有的寺庙用铁旗杆,如陕西宝鸡金台观,陕西汾城天平寺。有的还用石旗杆,如朝阳市内汉藏合一喇嘛庙佑顺寺前就是做工精致的石旗杆。昆明庆竹寺前乃是不惜工本的铜旗杆。

不同的地区佛寺的建筑是不同的,很多小佛寺就建设的非常具有当地的色彩,所以只要我们是用心去学习佛法,一心向佛,那么我们就是能够很好的体会到佛法中的智慧到底是什么。

...查看更多
佛寺都有什么名称

佛法在中国的历史是非常的久远,同时也帮助很多的人解决了烦恼,一直以来都有非常多的人在修行,那么大家知道中国最早的佛寺是哪个吗?下面我们就去详细的了解吧!

中国最早的佛寺是哪一个

一、我国最早的佛寺是河南洛阳白马寺。

二、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中国最早的佛寺是哪一个

三、相传,在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四、寺中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中国最早的佛寺是哪一个

我们在学习佛法中智慧的时候,不仅仅是要去佛寺中参拜,也是要多多的体会佛经中的含义,我们最好是每天都坚持的去体会其中的含义和智慧,这样我们能够了解到的才会更加的多。

...查看更多
最大的佛寺的是哪

中国的佛教是有千年的历史,其中有很多的佛寺也是经过了千年的风霜,那么大家知道有哪些佛寺是千年不倒的吗?当师兄了解后,是可以去其中参拜的。

千年不倒的10个佛寺,你见过几个?

普济寺,位于浙江舟山普陀山顶,创建于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供奉的是观音的主刹,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佛光寺,位于山西五台县的佛光新村,于公元857年建成。寺庙历史悠久,寺中佛教文物珍贵,有“亚洲佛光”之称。

少林寺,位于河南嵩山五乳峰下,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庙,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杭州灵隐寺,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开山祖师为印度僧人慧理和尚。灵隐寺被南宋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代表南宋当时的最高禅寺。而活佛《济公》的故事更是让他名满天下。

大相国寺,位于河南开封市,原名建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公元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而赐名大相国寺。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年间(公元502年)。由唐代高僧寒山、希迁创建,寺内古迹甚多。

大昭寺,位于拉萨城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相传为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有着“圣地”之誉。

千年不倒的10个佛寺,你见过几个?

华藏寺,位于峨眉山金顶主峰,始建于东汉时期,当时称普光殿,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法门寺,位于陕西宝鸡市的法门镇,因其内安置有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白马寺,是佛教传人中国后第一座兴建的官办庙宇,距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相传为汉朝皇帝夜梦金佛,而西引佛经,并用白马驼载经书佛像而得名。

千年不倒的10个佛寺,你见过几个?

为了我们学习佛法的效果能够更加的好,除了每天要多多的诵读经书之外,也是要用心的去感受佛法中的智慧,其中也是可以去参加经书助印和放生的活动,这对我们的修行帮助是非常大的。

...查看更多
佛寺的建筑类型有几种

很多修行佛法的人,除了会坚持修行佛经之外,也是会去佛寺中参拜的,那么大家知道十大著名的佛寺是哪些吗?大家多在这些佛寺中参拜,对我们参悟佛法是有很大的帮助。

十大著名佛寺有哪些

一、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二、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少林寺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和塔林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三、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

四、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

五、隆兴寺: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东门里街,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六、清净寺:位于泉州市南涂门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伊斯兰教寺院。

七、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位于开封市 ,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

八、卧佛寺:十方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涅槃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十大著名佛寺有哪些

九、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是该地区最大的寺庙。

十、塔尔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

十大著名佛寺有哪些

当我们能够用心的感悟佛法的时候,也是能够知道如何解决自己的烦恼,让生活和工作能够更加的顺利,同时坚持虔诚的修行佛法,也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快的开悟。

...查看更多
结语

中国佛寺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精舍式寺庙。下面着重介绍的此布局、结构和功能。中国初期的精舍式佛寺,初期受印度影响,以塔为中心,周围建以殿堂、僧舍。塔中供奉舍利、佛像。晋、唐以后,殿堂逐渐成为主要建筑,佛塔移于寺外或另建塔院。形成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佛寺结构。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寺庙建筑、佛塔和园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