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辟支佛

"

辟支佛,即辟支迦佛陀(辟支迦佛陀的简称,又音译作钵罗翳迦佛陀,或简称辟支迦佛、辟支等),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以智慧独自悟道,通说为观察十二因缘,进而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证果之人。所以亦称为独觉(新译)或缘觉。

辟支佛——辟支迦佛陀的简称

辟支佛——辟支迦佛陀的简称

辟支佛与佛的区别是什么

供辟支佛舍利得度

诸位师兄都是知道辟支佛的,静波法师曾经开示过,供辟支佛的功德是非常大的,比供阿罗汉的功德还要大。而关于供辟支佛也是有一些故事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供辟支佛舍利得度的故事。

久远以前,在王舍城东南方叁百里处,有一村落,住着五百余户人家,村民刚愎强悍,难以教化。

一天,佛陀观察村民的宿世福德,知道他们得度的因缘成熟,于是化身为一位寻常的比丘,前往村落托钵乞食。乞食毕,比丘来到村外的一棵大树下端身静坐,入叁昧禅定,一坐就是七天。七天当中,比丘始终寂然不动,了无气息,令村民肯定地认为比丘已经往生。

供辟支佛舍利得度

于是,他们相偕找来柴、火,为比丘火化埋葬。没想到,在大火燃尽的剎那,佛陀却自灰烬中坐起,全身散发出清净的光芒,照耀十方法界。显现了神通变化之后,佛陀又回到树下打坐,依旧心静神宁,满脸怡悦。村民见此殊胜景象,莫不惊异震撼,纷纷向佛陀顶礼告罪:「山民冥顽无知,有眼不识神圣,竟胆大妄为,火烧您尊贵的身躯,望您慈悲,赦免我们的罪过!」「不知您的身体有无受伤?您的心中有无怨恨?您渴了吗?饿了吗?」佛陀神色和悦,为村民说了一首偈子:

「我生已安,不愠于怨,众人有怨,我行无怨;

我生已安,不病于病,众人有病,我行无病;

我生已安,不慼于忧,众人有忧,我行无忧;

我生已安,清净无为,以乐为食,如光音天;

我生已安,恬淡无事,弥薪国火,安能烧我?」

其时,有五百位村民听了佛陀所说的偈语,当下即与道相应,发心出家,证得阿罗汉果。其余村人,无论男女老少,也都法喜充满,至心皈依叁宝。随后,佛陀便与这五百位证果比丘,以神通力飞回竹林精舍。

阿难尊者见到佛陀与这五百位得道比丘一同回到精舍,恭敬地请示佛陀:「不知这些得道比丘有何殊胜因缘,得值世尊亲自前去度化?」于是,佛陀娓娓道出村民的前世因缘:

「久远以前,有一位辟支佛经常在离此村落不远的山中打坐用功。一天,他在村落附近的树下,展现种种神通变化后,入于涅槃。村民便準备了柴、火,为这位修行者火化身躯,并将捡取的舍利恭敬地收藏在宝瓶中,埋于山顶。村民共同发愿,希望未来也能够成就道果,如同这位辟支佛一样,生死自在。正因为村民在过去曾经恭敬供养辟支佛的舍利,所以才有今日佛陀亲自前往度化,成就他们这一世成道证果的殊胜因缘!」佛陀开示后,在场听法的天人皆契悟法理,同证道果。

供辟支佛舍利得度

上面就是关于供辟支佛舍利得度的故事了。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话是有很多的好处的,这个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不过我们要知道修行佛法是要按照正确的方法的。

...查看更多
辟支佛是什么

供养佛教徒阿罗汉不如去供养辟支佛

诸位师兄都是知道辟支佛的,不过很多人也并不是很了解辟支佛。其实很多的法师都是开示过辟支佛的,静波法师是开示过辟支佛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静波法师开示的辟支佛的内容。

所谓“饭持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就是说供养一万个受持五戒的佛教徒,不如供养一个证得声闻乘初果的阿罗汉。大家想想看,最关键的问题是:与佛法解脱六道轮回相应!

所谓“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就是供养一百万的初果罗汉,不如供养一位二果罗汉。其实,整个的一个供养过程就是要与佛法的解脱相应。

所谓“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就是供养一千万二果罗汉,不如供养一个三果罗汉。

大家想想看,这就非常重要。什么叫福报啊?福报都是自己努力耕耘来的!有人说:“我看他的慈悲和智慧已经很富有了,我就供养他吧?”他有没有承当的能力呀?这是一个问题;他能不能消化呀?这还是一个问题,这里边就存在着因缘的差异。

所谓“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就是供养一亿个三果罗汉,不如供养一个圆满成就的四果罗汉。这其中的差异就这么大。

供养佛教徒阿罗汉不如去供养辟支佛

所谓“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就是供养十亿个阿罗汉,不如供养一个辟支佛。辟支佛,我们已经交待过了,就是实践十二因缘所证得圣果的圣人!

就是践行:无明灭,行灭,识灭,名色灭,六入灭,触灭,受灭,爱灭,取灭,有灭,生灭,老死灭的过程。首先断无明,无明就是众生的愚痴。如果无明去掉了,改变了愚痴,这个人的轮回才有希望改变!我们如果有智慧,马上生命就会得到升华,否则我们还是凡夫,就一定轮回。

恰恰践行十二因缘的圣者是一种独觉,就是佛不说,他自己也能够感悟到。这句经文说,恰恰我们供养十亿阿罗汉,还不如供养这样的一位辟支佛圣者!

供养佛教徒阿罗汉不如去供养辟支佛

上面就是关于静波法师开示的供养佛教徒阿罗汉不如供养辟支佛了。通过上面我们也知道了,供养辟支佛的功德是有多大了,所以我们应该要认真的修行佛法的。

...查看更多
什么是辟支佛?| 禅师答疑开示

阿罗汉和辟支佛是怎样的?

相信诸位师兄都是知道的,在大乘佛教兴起后,将圣者分为三类,以不同证悟方法来分别,缘觉乘,声闻乘及佛乘,声闻乘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缘觉乘也就是辟支佛。但是很多的师兄并不是知道阿罗汉和辟支佛是怎样的。

阿罗汉、辟支佛

一、 阿罗汉

闻声而开悟

释尊成道之后,便前往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向憍陈如等五人宣说四圣谛的道理,五人听后,从而证得了「阿罗汉果」。

其后还有很多佛弟子成了阿罗汉,因为他们都是听了佛陀说法的音声,修行而悟道的,所以叫做「声闻」。

修学方法

当我们明白了四圣谛的道理,确信在六道轮回中,充满着种种痛苦,决不能获得真正和永久的快乐;如果依着道谛去修行,以求自己的解脱,便可以渐次证得声闻四果,脱离三界的生死轮回。

初果须陀洹

「须陀洹」,意译「预流果」。即初入圣者之流,这是声闻功行最浅的第一果位。而获得初果的圣者最多还在欲界的人,天趣中各受生七次便可以证阿罗汉果。

阿罗汉和辟支佛是怎样的?

二果斯陀含

「斯陀含」,意译「来果」。修到这果位的圣者,死后最多还在欲界的人、天趣中各受生一次,便可以证罗汉果。

三果阿那含

「阿那含」,意译「不还果」。修到这个果位的圣,者死后便不返回欲界中受生,而在色界、无色界中证阿罗汉果。

四果阿罗汉

阿罗汉含有三个意义:

一、杀贼:己破除一切烦恼贼。

二、无生:己解脱生死,不受后有。

三、应供: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

这四种不同的果位,是随着修持功行深浅而得的,有些人在一生中由证初果而渐达四果;有些人在一生中则只证到初果、二果或三果便停顿不前。

二、辟支佛

「缘觉」或「独觉」

阿罗汉和辟支佛都同着重自己的解脱,而辟支佛的意义是「缘觉」或「独觉」。

修学的方法

声闻出于佛陀在世的时候,听闻佛陀说四谛法而觉悟;辟支佛虽然未闻佛法,也能凭着宿生的智慧去独自觉悟「缘生」、「无我」的道理,而解脱证果。他们的性格爱好寂静,喜欢独处,悟道后亦不说法教化众生。

阿罗汉和辟支佛是怎样的?

上面就是关于阿罗汉和辟支佛的讲解了。我们每天都是可以去修行佛经的,这个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而且现在很多的师兄都是在修行佛经的,我们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找一些师兄来询问。

...查看更多
辟支佛和阿罗汉的区别

阿罗汉和辟支佛的区别

大乘佛教兴起後,将圣者分为三类,以不同证悟方法来分别,缘觉乘,声闻乘及佛乘,声闻乘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而佛乘的最高果位是成佛。阿罗汉和辟支佛都是修习楞严大定的过程中已证到的暂时果位,虽已了分段生死,但尚未登地,更非究竟。

在藏教中,都属于已经成佛,都不会退转。但在通教、别教和圆教中,辟支佛比阿罗汉的果位要高一些。二者的具体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在所证位次上阿罗汉在通教中属于“已作地”,即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在别教中是七住位至九住位,在圆教是七信位。辟支佛在通教中比阿罗汉所属的已作地要高一层级,在别教中是十住位,在圆教中是八信位。

二、在是否见性方面阿罗汉尚未见性,守着空自己证到的那个空定以为究竟,尚未见性。辟支佛乍见性便起计度,所以只是少许见性。

阿罗汉和辟支佛的区别

三、在五乘佛法中阿罗汉属于声闻乘。辟支佛属于缘觉乘。

四、在供养功德上供养辟支佛的功德远远大于供养阿罗汉的功德,《大智度论》中说,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

五、从种性上说阿罗汉只求空求定求出生死,对世事丝毫不感兴趣,根本没有慈悲心,为求出生死故而精进修行甚至行头陀行。辟支佛有薄尘、薄悲、慢行三种种性。对世间事和慈悲心,虽薄尚有。根性利而有慢心,不如阿罗汉修行精进。

这些区别只是就定性声闻和定性辟支佛而言,如果修行不止于此,在见空见性之后而能发菩提心,回小向大,则另当别论。辟支佛若肯回小向大,精进修行,则能直超八地。阿罗汉若肯从空定当中走出来,发菩提心,精进修行,经十住、十行、十回向,此生便可登地,此与辟支佛又差了一大阿僧祇劫。

阿罗汉和辟支佛的区别

上面就是关于阿罗汉和辟支佛的区别了。我们其实每天都可以去修行佛法的,这个对我们来说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查看更多
结语

辟支佛因自参自悟,而得到解脱功德,所以他内心也没有亲近三宝的意愿,而是希望独自修行。佛经中说辟支佛,因过去与无量诸佛结缘,誓愿在无佛住世之时,成就辟支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