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念佛网
慧能大师 莲池大师 达摩祖师 虚云法师 弘一法师
主页/ 普献法师/ 文章正文

增长智慧的正行

导读:宝积经第2-2集:增长智慧的正行主题:宝积经第2-2集  主讲人:普献法师  地点:晓光空佛院  时间:2005年  接着就说怎么样才能够得到大智慧,刚好是相反。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得大智慧,何谓为四?常尊重法,恭敬法师。随所闻法,以清净心广为人说,不求一切名闻利养。知从多闻生于智慧,勤求不懈,如救头然。闻经诵持,乐如说行,不随言说。迦叶!是为菩萨四法,得大智慧。】  从这部经我们了解学...

  宝积经第2-2集:增长智慧的正行

  主题:宝积经第2-2集

  主讲人:普献法师

  地点:晓光空佛院

  时间:2005年

  接着就说怎么样才能够得到大智慧,刚好是相反。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得大智慧,何谓为四?常尊重法,恭敬法师。随所闻法,以清净心广为人说,不求一切名闻利养。知从多闻生于智慧,勤求不懈,如救头然。闻经诵持,乐如说行,不随言说。迦叶!是为菩萨四法,得大智慧。】

  从这部经我们了解学佛的人最重要就是智慧。平时我们有一句:「依戒得定,依定得慧,依慧得解脱。」也就是说信佛学佛的人,以持戒的基础来修定。

  那么并不是说你持戒就能得定,不是这个意思。是说有了持戒的基础来修定的话,比较不会出问题。也不是说我们入定就会得智慧,不是这个意思,是说有了定,在定的当中去观察思惟身心的无常无我,才能开智慧。跟定配合在一起,去观察身心的无常、无我,才能得到这种空慧,所以依定得慧。有了智慧才能得到解脱。

  我们要得到智慧的话,第一个「常尊重法,恭敬法师。」也就是尊师重道。世间人怎么讲呢?有钱有势的人到什么地方都备受尊敬,因为世间人最看重的是权利跟财富。事实上,如果我们没有智慧,一个人当他有权位、有财富的时候,因为没有智慧,所以权利使人腐化,财富会让人败德。所以不要以为我们人生就是追求权利、追求财富就满足了,修养、智慧是最重要了。有了智慧,那么更多的财富会帮你去修福修慧,如果没有智慧的话,不但会起烦恼造业,更多的财富和权利会让人造更深更深的恶业。

  所谓「恭敬法师」是说,对那些宣扬智慧、宣扬宗教、宣扬哲理、宣扬道德的人,我们必须加以恭敬尊重,因为他是开导我们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人生的道德,他不求名、不求利,所以值得我们来恭敬。因为他所说的法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让我们不会沉迷五欲的恋着。

  所以这是讲到开智慧的第一个条件,应当时时尊重法,因为法是让我们了解生命的如实相,法是我们修行的方法、成佛的方法、转凡成圣的方法。对于宣扬这些法的人,我们一并的都要去恭敬尊重。

  第二个是「随所闻法,以清净心广为人说,不求一切名闻利养。」我们了解了佛法,听到了许许多多的佛法,不可以秘而不宣,只要有人愿意来了解,我们就是以清净心广为人说,没什么条件,也不跟你说我讲一个小时要多少钟点费,要多少车马费,不这样子的。我们以清净心来说法,因为法是无价的珍宝。如果我们说讲经说法一个小时多少钱,就是把这个法来定价了。法是无价之宝,不可以定价的。

  「不求一切名闻利养」,讲经说法不是希望能够打知名度,广收门徒,广收供养,或者为了建道场、为了收入更好,这就跟说法的清净心相违背了。讲经说法是以清净心,不为名闻利养而说法,这样子叫做教学相长。在教的当中让自己的智慧来增长。事实上老师所得到的比学生多,老师在传授某一种知识学问的时候,他必须好好的准备,然后他可以记得更清楚、更能深入,所以在「教」跟「受」之间,教的人反而获得更多。

  所以讲经说法最大收获的人,是讲经说法的本身。透过这一个教学的过程当中,整个思路更清晰,更深入,这就是他最大的获得。而且又能够使众生离开迷糊,转迷为悟。众生的转迷为悟,那就是众生自己本身听法的态度了。在讲经说法的出发点来讲,是以清净心广为人说,不求一切名闻利养,这是讲经说法一个重要的关系,这样才能增长智慧。

  第三「知从多闻生于智慧,勤求不懈,如救头然。」我们信佛学佛的人一定是多听经、多闻法、多亲近善知识。然后听经闻法、亲近善知识也不是一天两天、一次两次就好了,必须勤求不懈,持续不断的、细水长流的。所谓精进心、勇猛心易发,可是持续心没有。不能说我兴致来了,从早到晚努力用功,兴趣没有了,又不想学了,这个不行。所以要勤求不懈。

  怎么样勤求不懈呢?要如救头然。为什么叫「如救头然」呢?譬如说我们的头发、眉毛被火烧了,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我们的胡须、头发、眉毛忽然间着火的时候,我们一定会赶紧的用布把它包起来,或者是跳到水里面灭这个火。

  我们世间有一种无形的火,也是不断的在燃烧我们的生命,叫做无常火。怎么讲呢?挂在墙壁的日历一天撕去一页,我们的生命就减少了一天。世间有一种无常的火,看不到的火,把我们的头发从黑色的染成白色的,把我们光光亮亮的皮肤变成有皱纹了,那叫做时间,叫做无常之火。就是说生命是无常的。

  我们得到人身,来到世间,过一天少了一天,过一年少了一年,从生下来那一剎那,我们就是一步一步的走向死亡的终点,走向死亡的穴。如果我们认真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就不会去浪费时间,去想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说没有意义的话,做没有意义的事,因为时间有限,生命有限。所以我们要学会转换,怎么样每一天把时间转换成智慧、转换成知识、转换成福德、转换成善缘。

  时间看不到也摸不着,可是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每天有二十四小时。有些人利用这二十四小时吃喝唱跳过了一天,很得意。有些人二十四小时愁眉苦脸悲哀的度日子,有些人把这二十四小时好好的用功求学、上班工作、追求知识、追求智慧。每一个人每一天口袋里面有二十四小时,如何把它转换成生命的营养、智慧或者是知识,这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

\

  所以我们想有智慧的话,就像三皈依里面所说的,要深入经藏才智慧如海,不要说「我学一部经、一部论、念一句佛号、念一个咒就满足了,跟一个师父学够了」,这个是不对的。然后要勤求无懈,如救头然,能够细水长流,日日夜夜按部就班的来学习、了解、认识,不要浪费宝贵的生命时间。

  如果一个人懒懒散散的,世间的事情就不能成就,何况出世间的这种道业的追求,不是懒懒散散想要得到就得到,不是这样子的。必须精进,持之以恒,行之以渐,从容不懈,锲而不舍,这种中道的精进才能得到智慧。

  第四个「闻经诵持,乐如说行,不随言说。」听闻佛法,不是知识的研究、名相的了解。如果仅仅背了许多名相,甚至背了许多的经,而不知道从自己的心性上去下功夫,所背的经典、名相是没有用的,只是一堆资料,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因为经典是要让我们改变我们的心性,改变我们的知见,提升我们的智慧。所以,要如经典所说的道理依教奉行,来改善自己不当的行为、不好的行为,那么身心才能够受用。《华严经》里面就说,如说修行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清净身心的利益。

  所以这个地方讲我们闻经诵持的目的是要「乐如说行」,而不是让我们去背诵许多经典。当然能够背诵经典是一件好事,但是最重要的是按照经典所说的道理去行持,在心性上有所体悟。

  「不随言说」。譬如经典里面所说的空、无常、无我,这个名词也很容易让我们误解,世间的名词跟佛法所说的名相是有一段距离的。我们说「色即是空」,如果按照字面上的道理的话,那么形形色色一切都是空的,是没有的;这个就叫「随言说」。

  「随」就是随文字去转,被文字所转了。但是佛法讲的「空」不是「没有」,我们讲的空是有实际的内涵,是形形色色的当下不是永远如此,它是空无自性,随着因缘而改变它的形态。所以文字上跟实际上的内容是有一段距离,如果我们不知道佛法的实际内容,我们就会被文字所转。

  尤其这个「空」字最容易误解,我们讲的空是在形形色色当中去显示这个空性,不是离开形形色色的万世万物之外,有一个「空」的那个什么东西。如果我们被这个文字所转,就认为有一个空的什么让我们抓到了、悟到了,那就糟了,所以叫做文字障。文字也是一种障碍,我们不要被文字所转了,被文字所障了。

  所以说要开智慧的话,要「闻经诵持」,接着是如说修行,而且要「乐如说行」,很快乐的按照经典所说的道理去修去学。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注意,说:「为道日损,为学日增」。做学问,我了解许许多多的道理,它的相关性,那么懂的越多、了解的越多,学问就是越大。但是修道就不同了,修道是损之又损,我们听到的道理,能够把我们那些恶念杂念、不当的语言、不当的行为,损之又损。

  所以为道是日损,损之又损,无法可损,这是修道,跟我们做学问是完全不同。修道跟做学问两回事,做学问是为了修道,了解名相是为了修道,而不是说了解名相变成一个学问家,不是这样子的。研究,是为了要破除我们的种种执着,因为执着使我们烦恼,执着使我们造恶业,执着让我们受痛苦。所以我们听经闻法的目的是为了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破除种种的执着。

  所有的执着当中,最大的执着叫做我相——对自我的一种执着,众生有了自我执着,对于跟我有关的一切境界也执着了(境界爱)。不但现在执着,还执着一个未来,当生命结束,也希望这个生命有一个好去处,那叫做后有爱。所以我们信佛学佛的人,我们要了解的除了三世因果以外,就是无常、无我、空的这种理解,然后破除所有执着,其中最大的执着就是自我的执着。自我的执着破了以后,自体爱、境界爱、后有爱都断了,我们的生死才能够自在。

  那么菩萨有这四法的话,就能够得到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