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念佛网
基本佛法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您认识佛教吗 说吉话祥
主页/ 佛学基本知识/ 文章正文

迷茫下的焦虑:朋友圈里又佛又丧,收藏夹里积极向上的表演文化

导读:迷茫下的焦虑:朋友圈里又佛又丧,收藏夹里积极向上的表演文化罗振宇在2018《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提到,自己被印象笔记的唐毅的一句话扎心了,那就是:“你在朋友圈里又佛又丧,你在收藏夹里偷偷地积极向...
迷茫下的焦虑:朋友圈里又佛又丧,收藏夹里积极向上的表演文化

罗振宇在2018《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提到,自己被印象笔记的唐毅的一句话扎心了,那就是:

“你在朋友圈里又佛又丧,你在收藏夹里偷偷地积极向上。”

这句话倒真是很多人朋友圈文化里的写照,但这种感慨也罢,表演也罢,最终的原因还是一种迷茫下的深度焦虑。

又佛又丧的朋友圈表演文化

朋友圈就是一个秀场的舞台,我们每个人在上面秀着自己的“形象”,也在观看着一个个朋友的演出。

因此我们自己或者朋友,会在吃饭的时候晒美食,会在旅行的时候晒风景,有娃的会各种秀娃,恋爱的有些也会各种秀恩爱。当然还有各种转发要求点赞的,各种微商帮忙代购的……

朋友圈里面的一切,或许都是真实的状态,但是有多少状态是美化(抑或是丑化),是放大(抑或是片面),是真实的自己,抑或是想要表演出一个别人眼中理想的自己……

戈夫曼曾经说过一个理论,他把社会中的人看作是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利用各种的道具——符号(语言、文字,非语言肢体或者表情等等)预先设计或者展示自己的形象——来进行表演,并努力获取好的效果。这种通过虚拟戏剧方式来研究社会互动的理论就叫做“拟剧理论”。

“拟剧理论”将注意力集中在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符号互动,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运用符号预先设计或展示在他人面前的形象,如何利用符号进行表演,并使表演取得良好效果。

来给大家具几个例子吧。

自我形象营造的第一个策略是:理想化表演。

看看这个帖子,叫做:“老妈加了儿子微信好友,儿子的朋友圈画风突变”

2.自我形象营造的第二个策略是:误解表演。

再来跟大家说一个帖子:“如何假装在朋友圈秀恩爱”

朋友圈的状态,可能是大家想表达的,一部分可能是真实的有感而发,但是很多时候,真的可能只是一场秀。要不是也不会为了朋友圈发的一段文字斟酌许久,也不可能精选自己P了好久的几张照片发在朋友圈了。

所以说,年轻人又佛又丧的状态,有时候不见得是真的,可能只是一时放大的情绪罢了。

一边是发一条状态说是不在乎考试成绩,一遍说不定在转发杨超越。一边说自己很丧提不起精神,一边却约了朋友晚上k歌。

这倒不是说都很虚假,有时候也或许就是找一个情绪的出口。

积极向上的收藏夹

说来也有意思,经常我们说年轻人是特别佛系又特别丧的,但是其实他们真实的状态可能并非如此。

一边说着又要熬夜了,一边可能收藏了好几篇防止脱发的文章。一边说着考试又要挂了,一边可能收藏了不少的英语学习技巧。

好多人或许都是这个大家曾经熟悉的样子:学霸告诉你自己考试没考好,成绩出来却考了第一。学霸告诉你自己没复习,其实考前熬了好几个通宵。

我们中的很多人也可能是这样,一方面说自己很佛系,或是情绪很丧,但是一方面却又在努力提升自己。

其实归根结底,又佛又丧的状态来源于年轻人对于生活的焦虑,而积极向上的学习进步,同样是源于焦虑。

这样说来,焦虑才是这两种南辕北辙的状态的最终原因。

由此想说的一件事情是,现在的内容生产开始逐渐发生了变化。

一开始,很多人特别追捧咪蒙类的文章,因为这其中的状态,就有很多又佛又丧的体现,属于片面情绪的宣泄。

前几天,当咪蒙的自媒体号被注销之后,网络上居然一片叫好声。当然,对于这种现象,其实我是不赞同的,无论咪蒙的内容如何,她所引发的现象和处境的变化是值得所有自媒体人反思的。

而现在,特别热门的一种内容生活恐怕就是知识付费了。罗振宇之前就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他开始做得到APP,还有一大批知识付费的内容生产者蜂拥而至。

或是教新媒体写作和排版的,或是教软件使用的,或是教金融理财的,或是教英语学习的……

各个行业都想来分一杯羹。

当然,知识付费目前来看,还会是很长一段时间的趋势,毕竟有焦虑在的时候,人们总会想着如何去缓解。

总结

其实,无论是又佛又丧,或者是积极向上,重要的还是内心所处的一种状态还有平时生活的行为选择。或许我们有很多不顺心,有很多挫折,有很多不满意,有很多看不惯,但我们终究希望我们所处的环境能够好一点,希望自己能够好一点。所以尽量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让自己不后悔,让自己觉得值得的事情,这样的人生,才可以在很多无可奈何的状态下,依旧是活给自己的。

欢迎关注:欣晴的影世界,光影世界的纪念,是给时光留下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