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网
念佛网
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
主页/ 佛教基础知识/ 文章正文

念佛的助行

导读:念佛的助行 杂毒之善,难生净土 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
念佛的助行

杂毒之善,难生净土

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

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嗔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纵使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炙头燃者,众名杂毒之善。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心不可也。 .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

[参考译文]

要知道一切众生身口意三业所修的悟解与行持,必须从真实的心中着手。不得外面表现出贤善精进的样子,内心却怀虚假、贪婪、嗔恚、邪恶和伪诈,奸诈多端,恶性难改,做的事如同蛇蝎那样的阴险。虽然修行身口意三业,却只名为掺入阴毒的善业,又可叫作虚假的修行,不能称为真实的修持。假若有人作这类杂毒的善业,并竟安心依这而修行。纵使此人苦切激励身心,日夜十二时辰,如同头颅被炙烤燃烧那样,急迫地修行,也只叫作掺入杂毒的善业。如果意欲回向这种杂毒的修行,求生阿弥陀佛的净土,这个心愿是不可能实现的。

————————————

三福即是净业正因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参考译文]

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应当修行三福。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瞑、不痴)。第二,信受奉持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持微细的众戒,三千威仪都不缺乏。第三,发菩提心,深信念佛的因,必得往生净土的果,读诵大乘经典,劝导策进修行人。这三福的修行,就叫作净业。也正是三世诸佛净业成就的真正因缘。

————————————

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

普贤菩萨告诸菩萨及善才言:“善男子,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句四偈,速能灭除五无间业①。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 …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摘

[说明]

《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的称性之谈,素有众经之王的称号。其结局仍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西方极乐世界,寓意深远。《华严经》广说念佛法门,由此乃见。

————————————

三皈五戒是入佛法的初门

三皈五戒,为入佛法之初门;修余法门,皆须依次而入。况即生了脱之至简至易、至圆至顿之不思议净土法门耶?不省三业,不持五戒,即无复得人身之分,况欲得莲华化生,具足相好光明之身耶?

《印光大师全集》

[参考译文]

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是入佛法的初门;修其它的法门,都必须依三皈五戒而入。现生解脱生死的至简至易,至圆至顿的不可思议的净土法门,更应如此。如果不省察身口意三业,不持五戒,就不可能再得人身。何况还要得到西方净土莲花化生,具足光明相好呢?

————————————

戒杀放生,慈悲一切

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恶业沦于异类,我以善业幸得人身;若不加悯恤,恣情食啖,一旦我福或尽,彼罪或毕,难免从头偿还,充彼口腹。须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杀业所感;若无杀业,纵身遇贼寇,当起善心,不加诛戮;又况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是知护生,原属护自。戒杀可免天杀、神鬼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

《印光大师全集》

[参考译文]

人和其它生物形体虽然不同,佛性原是一样的。其它生物由于造恶业而沦堕于异类,我以善业幸得人身;如果我们对异类不仅不加悯恤,反而恣情食啖,那么,一旦我的福报享尽,对方的罪业酬完,难免从头偿还命债,中饱对方的口腹。须知刀兵大劫,都是宿世的杀业所感;如果没有杀业,纵然身遇贼寇,贼寇也会生起善心,不加诛戮的。另外,戒杀放生的人,很少遭逢诸如瘟疫水火等灾祸横事。所以,应当知道,保护生物,实在是保护自己。戒杀可以免脱天杀、神鬼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

————————————

身心净洁,与善相应

汝等得佛经语,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终身不怠。尊圣敬善,仁慈博爱。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当离三途忧怖苦痛之道。

若曹作善,云何第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身心净洁,与善相应;勿随嗜欲,不犯诸恶。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作事仓卒,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参考译文]

你们得到佛的经语,应当熟读经典,敬重守持佛陀的教诲。尽此一生,终无懈怠。尊师重道,推己及人,大慈大悲。应当普令一切众生永远解脱生死,以智慧剑斩断贪欲等烦恼。应当永离三途(畜生、饿鬼、地狱)的忧怖苦痛。

假使你们大家修善的话,第一步应做什么呢?应当自己端正心身。身之所行、耳之所闻、口之所言、鼻之所嗅,都应当自然、端正。身心清净纯洁,与佛心相应。不要染着五欲(财色名食睡)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诸恶莫作;言语与容颜都应当和祥,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举止安祥,和缓而行。作事慌忙,必将导致失败与后悔。所作所为如不谨慎,便会丧失修持的功力。

————————————

化解怨恨,努力修善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参考译文]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应当互相恭敬与慈爱,不要憎恨与嫉妒;应当以自己的财物,接济贫穷的亲属朋友;不得贪婪、悭惜。言语与面色应当和敬,不要互相违逆乖狠。或是一时忽起争讼之心,生起嗔恚忿怒,今世的小恨,及其微小的憎恨嫉妒,后世便会愈演愈烈,结成深仇大怨。世间冤冤相报的事情,互为祸害,报应虽不立即显现于当时,但应觉悟到,因果不虚,决当报偿于后世。

世人沉溺在爱欲之中,生是孤身来,死是独自去,没有人相伴随。苦乐的果报,都是自作自受,没有谁能够替代。善恶报应,千变万化,生生世世,果报如影随形,相从不舍。眷属朋友由于因果不同,所以,轮转在六道中,难得有相逢之日。你们何不趁强健的时候,努力修善,还有什么可延迟懈怠的呢?

————————————

净业的微妙助行

更有一种微妙助行。当历缘境,处处用心。如见眷属,当作西方法眷想,以净土法门而开导之;令轻爱以一其念,永作将来无生眷属。若生恩爱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离此爱。若生嗔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往生净土,得离此嗔。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无央无待。凡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

幽溪:《净土法语》

[参考译文]

念佛法门还有一种微妙的助行。每当待人接物时,处处用心。比如见到眷属,便当作西方净土的法眷想,以净土法门开导对方;使其轻淡情爱以纯一正念,永远作将来西方极乐世界中的无生眷属。倘若生起恩爱时,应当心念西方净土眷属是没有情爱的,发愿往生西方净土的人应远离这种情爱。倘若生起嗔恚时,应当心念净土眷属没有触恼,发愿往生西方净土的人应舍离嗔恨心。倘若受苦时,应当系念西方净土没有众苦,但享受种种快乐。倘若享受欢乐时,应当系念西方净土的快乐,无量无边。凡是对境历缘,都以这种意想推而广之;这样则一切时,一切处,无一不是净土的助行。

————————————

守护善心,摒弃恶念

若念佛之人,尘垢未净,恶念起时,须自检点;或有悭贪心、嗔恨心、痴爱心、嫉妒心、欺诳心、吾我心、贡高心、谄曲心、轻见心、能所心、及诸逆顺境界随染所生一切不善之心;设或起时,急须高声念佛,敛念归正,勿令恶心相续,直下打并净尽,永不复生。所有深信心、至诚心、发愿回向心、慈悲心、谦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舍心、禅定心、精进心、菩提心、及一切善心,常当守护。更要离非梵行,断恶律仪;鸡狗猪羊,慎毋畜养;畋猎渔捕,皆不应为。当随佛学,应以去恶取善为鉴戒。

优昙:《莲宗宝鉴》

[参考译文]

若是念佛的人,自心的尘垢还没有除净,恶念起来的时候,必须自己检点。是不是有悭贪心、嗔恨心、痴爱心、嫉妒心、欺诳心、人我心、贡高心、谄曲心、邪见心、轻慢心、能所心、以及由多种逆顺境界所带来的一切不善的心。当这些恶心邪念起来的时候,急须高声念佛,收敛恶念归于正念,不要使恶心相续,直下将其打消干净,永不再生。所有深信心、至诚心、发愿回向心、慈悲心、谦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舍心、禅定心、精进心、菩提心,以及一切善心,应该经常保持守护,更要远离不属于清净梵行的活动,断除邪恶的律仪。鸡狗猪羊不要畜养,打猎捕鱼不应去干。必须随顺佛的教语修学,应以去恶取善作为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