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宝法王

"

大宝法王尊号起源于第五世噶玛巴德新谢巴,由明成祖永乐皇帝赐封,成为噶玛巴的专有称号,一直沿袭至今。大宝法王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最高活佛,在整个藏传佛教界,地位仅次于格鲁派(黄教)的嘉瓦仁波切和班禅额尔德尼。大宝法王同时是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创始者。噶玛巴的法脉传承从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1110年诞生)开始,一直不间断地传承至今,现在的第十七世大宝法王有两位一位是身在印度的噶玛巴·邬金钦列多杰。

大宝法王——噶玛巴的专有称号

大宝法王——噶玛巴的专有称号

大宝法王:学会原谅自己,跟过去的错误告别

只要我们还是人,我们就不可避免地会犯错。在我们学会完全掌控难以驾驭的情绪之前,我们依然会伤害彼此,也会伤害自己。因此,找到建设性的方法来回应自己的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那些令人遗憾的状况,这是很重要的。

当别人犯错时,安忍让我们能够有建设性地去面对你这些过错。除了安忍之外,原谅过去的错误,对健康的人际关系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原谅”给了另一个人空间,让他们得以成长,而且能够从所犯的错误中走出来,继续前进。

大宝法王:学会原谅自己,跟过去的错误告别

同时,很明显的,过错从来不会只来自关系中的一方。基于这个原因,如果认真地想要创造出行得通的关系,我们也必须认出自己错误的态度,并且处理这些问题。只有在我们承诺要认出自己的问题并且转化自心时,才可能有健康的人际关系。

我注意到,有些人会对自己非常严苛。当人们没有什么自信心,或是有严厉评判自己的倾向时,要他们去面对自己的过错,可能最后只会让不健康的自我定位,有更加强的危险。虚构出来的负面身份和特质,可能会因此而更加真实坚固,这会使得人们更难以去转化。

特别是对这些人来说(普遍性地对我们许多人也是如此),以全面的谅解精神来面对自己的过错,会比较明智。在人际关系中以及在自己的生命中,我们需要成长的空间,也需要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原谅自己也原谅他人”是改变的有力工具。

对于通过养成我们姑且不那么严谨地称为“忏悔”的个人修持,来学习原谅自己,我想要提供一些建议。有一些基督教和佛教的传统,把正式的忏悔列入心灵的修持。

大宝法王:学会原谅自己,跟过去的错误告别

在藏文中,我们用来表达“忏悔”的词条,也有“分开”或“分离”的意思。在藏文的理解上,“忏悔”是让自己与伤害性的负面恶行分离。我认为关于“忏悔”的这个较为宽广的想法,也同样适用于无宗教信仰的人。

例如,如果我们说谎了,忏悔就可能包括公开揭露我们所做的事,并且承认我们已经知道那是错的。在传统的忏悔中,这样的坦白承认,会在有威望的宗教人士面前进行,但是,我想我们可以依照自己个人的状况来做调整。

我们可以直接在被我们伤害的那个人面前,或是在我们信任的朋友或第三者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甚至还想,我们可以一个人到自然环境去,对着树木、吹过的风,或是天空作忏悔。

无论用何种方式来做口头的宣告,重点是我们不会认为只是靠着言语就结束了这件事,我们反而应该升起这样的感觉:“这是错的。这样的行为会造成伤害,我不想再重蹈覆辙。我永远都不再做同样的事情。让我尽己所能地远离这些行为。现在,我将是个全新的人。”

如此,我们让自己和有害的行为保持距离,或是让自己与它们“分开”。这帮助我们去创造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变成像是全新的人,和先前那个制造伤害的人已经分道扬镳。我们知道,行为无法界定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就能够领会到:我们可以把它抛在脑后,成为一个不同的人。

大宝法王:学会原谅自己,跟过去的错误告别

重点是要制造出能与自己的过错真正分开的环境和条件。但是,如果我们只把忏悔当做某种制式化或公式化的事情来做的话,就不可能和我们的过错断绝关系。如果我们去寺院或是教堂说出了一些话,但是回家时却仍然带着同样的沉重负担,这就没有达到忏悔的目的。

一旦已经衷心而诚挚地决定要丢掉那样的行为,就不需要再自责了。你不需要再去回顾和重访记忆中过去的你所做的那些错事。你已经与它断绝关系了。

怀抱着罪恶感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好的。“我真是糟,我充满了问题,我这个人真是糟透了。”如果我们执着这些对自己的看法,并且用我们的过错来界定自己,那么,在佛陀或任何人面前忏悔就没有什么意义。

抱持着虚构出的负面身份特质或自我评价,回忆自己过去的错误,在罪恶感和悔恨中越陷越深,只会让我们更困在负面的思考和行为当中。

这样的话,就错失了忏悔在个人修持上可以带给我们的利益。忏悔包含了转化 —— 你决心要改变。这是你必须自己去做的事情,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你去做。忏悔是过去和未来的分离。你忏悔,然后放手,如此,你就可以继续前进,不再重复同样的错误。

...查看更多
大宝法王:修行要了解意义,不然只是一种造作

有大恶业就有大的对治力,要具备大的对治力,中间还需要有各种因和缘和合在一起才能成办。具有大悲心的上师,就是我们第一个重要的解脱之因,从释迦牟尼佛,到噶举上师,都是具备大悲心的,总是眷顾着我们,不舍弃我们,告诉我们各种净除罪业的方式,总是牵引、带引着我们、帮助协助我们,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大宝法王:修行要了解意义,不然只是一种造作

除了有大悲上师们的引导和帮助,自己更要精进,对修行要有一种欢喜心,这是很重要的,修行是自己的事,如果勉强就不自然了。要记得修行一开始是一种欢喜和渴求,否则只是盲目的修着苦行,是没有意义的。很多人修行都并没有看重本来就具备的微细善心,一心只想做些特别殊胜的事情,一定要做像黄金珠宝那样闪亮显眼的事,反而忘了最平凡也最珍贵的本具善心,修行都会变得太造作、不自然,变得跟你非常遥远。

大宝法王:修行要了解意义,不然只是一种造作

所以我们说修行要看到原因、了解意义、发自内心去做,不然只是一种表象、一种造作。当然,修行一开始,心和言行都需要做出一点改变,似乎要刻意做点什么,但也不要太过份,但很多人都忙东忙西,装着做很多其他事情,却忘了本具的善心。修行刚开始就是造作的虔诚心,之后才会有无造作的虔诚心。

大宝法王:修行要了解意义,不然只是一种造作

法说得再精采,如果没有触动你的心、利益到你的生命,也是没有意义的。竹清仁波切说,即使说口诀的人有一切过患,只要所说的法是正确的,我们也要去领受。这就是「依法不依人」。所以即使小孩子也能说出「真实语」。说法的人也许没什么,但所说的内容却是值得深思的,所以焦点不要专注在我身上,要专注在法的内容上。

...查看更多
大宝法王:忏悔,是让自己与伤害性的负面行为分离

只要我们还是人,我们就不可避免地会犯错。在我们学会完全掌控自己难以驾驭的情绪之前,我们依然会伤害彼此,也会伤害自己。因此,找到建设性的方法来回应自己的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那些令人遗憾的状况,这是很重要的。当别人犯错时,安忍让我们能够有建设性地去面对这些过错。除了安忍之外,原谅过去的错误,对健康的人际关系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原谅”给了另一个人空间,让他们得以成长,而且能够从所犯的错误中走出来,继续前进。

大宝法王:忏悔,是让自己与伤害性的负面行为分离

同时,很明显的,过错从来不会只来自关系中的一方。基于这个原因,如果认真地想要创造出行得通的关系,我们也必须认出自己错误的态度,并且处理这些问题。只有在我们承诺要认出自己的问题并且转化自心时,才可能有健康的人际关系。我注意到,有些人会对自己非常严苛。当人们没有什么自信心,或是有严厉评判自己的倾向时,要他们去面对自己的过错,可能最后只会让不健康的自我定位,有更加强的危险。虚构出来的负面身份和物质,可能会因此而更加真实坚固,这会使得人们更难以去转化。

大宝法王:忏悔,是让自己与伤害性的负面行为分离

特别是对这些人来说(普遍性地对我们许多人也是如此),以全面的谅解精神来面对自己的过错,会比较明智。在人际关系中以及在自己的生命中,我们需要成长的空间,也需要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原谅自己、也原谅他人”是改变的有力工具。对于透过养成我们姑且不那么严谨地称为“忏悔”的个人修持,来学习原谅自己,我想要提供一些建议。

大宝法王:忏悔,是让自己与伤害性的负面行为分离

有一些基督教和佛教的传统,把正式的忏悔列入心灵的修持。在藏文中,我们用来表达“忏悔”的词汇,也有“分开”或“分离”的意思。在藏文的理解上,“忏悔”是让自己与伤害性的负面恶行分离。我认为关于“忏悔”的这个较宽广的想法,也同样适用于无宗教信仰的人。

...查看更多
大宝法王:避免三种错误的修行观念,不要用修行伤你的心

避免三种错误的修行观念。此处,法王提到,要避免三种错误的修行观念:一、不要把修行当成有时间性;二、不要把修行当成功课;三、不要把修行当成仪式。

大宝法王:避免三种错误的修行观念,不要用修行伤你的心

第一点,修行不应该有时间性。不要把它当工作,有上班、下班时间,法王半开玩笑说:“像我就是整天在『工作』。”

修行有「时间性」、有「下班时间」的人,平常不修,进了佛堂,勉强去修也行,但会觉得不舒服,一坐上座垫,发觉和菩提心、慈悲心都不熟,就在那里想:“菩提心你在哪里呀,快过来快过来…”平常生活中不观修,进了佛堂就要开始修行,就像没有暖身,就要开始激烈运动,是会伤身的,“不要用修行伤自己的心,修行要自然、平静、习惯,心不是犯人,不要用暴力解决!”

“修行,是慢慢熟练的过程,不要很暴力的,希望啪一下解决。”

譬如观修慈悲,平时不修,修法念诵法本到“愿众生皆具足一切乐及乐因,愿众生皆净除一切苦及苦因”时,就会觉得很奇怪,连小慈悲都没有了,又如何能对一切有情众生自然生起慈悲心?所以,我们就要有次第、由近而远的,从自己的母亲开始观修起,而后渐渐扩及有情众生,这就是一个自然开展慈悲心的过程。

大宝法王:避免三种错误的修行观念,不要用修行伤你的心

第二点,不要把修行当功课。法王说,譬如做四不共加行,有些人太在意数字,连做大礼拜也去找一块比较滑的板子,心想这样滑得比较快,赶快做完,我就可以去领受什么特别本尊法,上师也会觉得我好棒。这样拚命赶功课的结果,数字是进步了,但心却一点都没有改变。“重点是信心的增加,而不是数字的增加。”

“功课不是给上师看的,是给自己看的,功德是要献给自已的。”法王提醒,“重点是心性”,有些人太在意数字,譬如做十万遍四加行,累积了很多个「0」,心性上却没改变,结果还真是个「0」。

大宝法王:避免三种错误的修行观念,不要用修行伤你的心

第三点,不要把修行当仪式。法王说,不要把珍贵的法宝变成乡下的祭祀仪式,观修本尊时,重点是去思维特殊法相或法器内在的涵意。

譬如四臂观音,华人都觉得很奇怪,观音菩萨怎么会有四条手臂?法王用中文开玩笑说,是不是观世音菩萨“干得不错,所以佛陀就『钦此』,多赐给他两条手臂?”多出来那两条,“也不是藏人装上去的,那不是藏人干的”……光这四臂就有这么多妄念,“那观修千手观音时怎么办?”重要的是,要想这四臂代表的功德特质是什么,那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象征,要思维这四无量心的功德。

...查看更多
结语

大宝法王这一封号,即成为噶玛巴的专有称号,一直沿袭至今。永乐皇帝觉得藉由他的虔诚之心,所亲自见到的这些神通事迹应该记录下来留给子孙。于是他雇请数名高明的画家,将之绘在大块的绸缎上,其中有一块尚存于西藏楚布寺。他并亲自为这些事迹撰文记述,以四种文字写在图画上,它们分别是藏文、汉文、蒙古文、和突厥文。

相关新闻